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删除117字节 、 2021年7月4日 (日) 21:58
第51行: 第51行:  
写过关于这个概念的文章,其中包括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John Stuart Mill <ref>"The chemical combination of two substances produces, as is well known, a third substance with properties entire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either of the two substances separately, or of both of them taken together."</ref>和朱利安 · 赫胥黎 Julian Huxley <ref>Julian Huxley: "now and again there is a sudden rapid passage to a totally new and more comprehensive type of order or organization, with quite new emergent properties, and involving quite new methods of further evolution" </ref> 。
 
写过关于这个概念的文章,其中包括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John Stuart Mill <ref>"The chemical combination of two substances produces, as is well known, a third substance with properties entire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either of the two substances separately, or of both of them taken together."</ref>和朱利安 · 赫胥黎 Julian Huxley <ref>Julian Huxley: "now and again there is a sudden rapid passage to a totally new and more comprehensive type of order or organization, with quite new emergent properties, and involving quite new methods of further evolution" </ref> 。
   −
哲学家 g· h·刘易斯 (g. h. Lewes) 在1875年创造了“涌现 emergent”一词:
+
哲学家 g· h·刘易斯 g.h.Lewes在1875年创造了“涌现 emergent”一词:
    
每个合力要么是共同作用力的和,要么是共同作用力的差; 当它们的方向相同时,是它们的和——当它们的方向相反时,则是它们的差。 此外,每个成果在其组成部分中都可以清楚地朔源,因为这些组成部分是同质的和可公度的。涌现的情况与此不同,它们既不是在动量中再增加动量,也不是在同类个体中增加一种个体,而是在不同种类的事物之间进行合作。涌现不同于其组成部分,因为这些部分是不可通约的,不能被还原为它们的总和或差。 <ref>
 
每个合力要么是共同作用力的和,要么是共同作用力的差; 当它们的方向相同时,是它们的和——当它们的方向相反时,则是它们的差。 此外,每个成果在其组成部分中都可以清楚地朔源,因为这些组成部分是同质的和可公度的。涌现的情况与此不同,它们既不是在动量中再增加动量,也不是在同类个体中增加一种个体,而是在不同种类的事物之间进行合作。涌现不同于其组成部分,因为这些部分是不可通约的,不能被还原为它们的总和或差。 <ref>
第71行: 第71行:  
</blockquote>
 
</blockquote>
   −
1999年,经济学家杰弗里•戈尔茨坦(Jeffrey Goldstein) 在《涌现》(Emergence)杂志上提出了现有的对“涌现”的定义<ref name="Goldstein1999">{{cite journal |last1= Goldstein |first1= Jeffrey |title= Emergence as a Construct: History and Issues |journal= Emergence |date= March 1999 |volume= 1 |issue= 1 |pages= 49–72 |doi= 10.1207/s15327000em0101_4}}</ref>。戈尔茨坦最初将涌现定义为:“在复杂系统自组织过程中产生的新颖而连贯的结构、模式和性质”。
+
1999年,经济学家杰弗里•戈尔茨坦 Jeffrey Goldstein在《涌现 Emergence》杂志上提出了现有的对“涌现”的定义<ref name="Goldstein1999">{{cite journal |last1= Goldstein |first1= Jeffrey |title= Emergence as a Construct: History and Issues |journal= Emergence |date= March 1999 |volume= 1 |issue= 1 |pages= 49–72 |doi= 10.1207/s15327000em0101_4}}</ref>。戈尔茨坦最初将涌现定义为:“在复杂系统自组织过程中产生的新颖而连贯的结构、模式和性质”。
   −
2002年,系统科学家彼得·康宁(Peter Corning)更详细地描述了戈尔茨坦的定义:
+
2002年,系统科学家彼得·康宁 Peter Corning更详细地描述了戈尔茨坦的定义:
 
<blockquote>
 
<blockquote>
共同的特征有: (1)根本的新颖性(以前在系统中没有观察到的特征) ; (2)连贯性或相关性(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维持自身的完整) ; (3)全局或宏观的“层次”(即:它是一个整体的特性);(4)它是动力学过程的产物(它可以演进); (5)它是一个明显的(可以被感知)。 <ref name="Corning">{{Citation | doi = 10.1002/cplx.10043 | last = Corning | first = Peter A.| title = The Re-Emergence of "Emergence": A Venerable Concept in Search of a Theory | year = 2002 | journal = Complexity | volume = 7 | pages = 18–30 | issue = 6 | bibcode = 2002Cmplx...7f..18C | df = | citeseerx = 10.1.1.114.1724 }}</ref>
+
共同的特征有: (1)根本的新颖性(以前在系统中没有观察到的特征) ; (2)连贯性或相关性(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维持自身的完整) ; (3)全局或宏观的“层次”(即:它是一个整体的特性);(4)它是动力学过程的产物(它可以演进); (5)它是一个明显的(可以被感知)。<ref name="Corning">{{Citation | doi = 10.1002/cplx.10043 | last = Corning | first = Peter A.| title = The Re-Emergence of "Emergence": A Venerable Concept in Search of a Theory | year = 2002 | journal = Complexity | volume = 7 | pages = 18–30 | issue = 6 | bibcode = 2002Cmplx...7f..18C | df = | citeseerx = 10.1.1.114.1724 }}</ref>
 
</blockquote>
 
</blockquote>
   第89行: 第89行:  
弱涌现描述了由于元素层次上的相互作用而在系统中产生的新特性。然而,贝道规定,只有通过观察或模拟系统才能确定系统的涌现性质,而不能通过任何[[还原论]]分析过程来确定。因此,新出现的属性是与规模相关的:它们只有在系统足够大,能够展现这种现象时才能观察到。混乱、不可预知的行为可以看作是一种涌现现象,而在微观尺度上,组成部分的行为可以是完全确定的。
 
弱涌现描述了由于元素层次上的相互作用而在系统中产生的新特性。然而,贝道规定,只有通过观察或模拟系统才能确定系统的涌现性质,而不能通过任何[[还原论]]分析过程来确定。因此,新出现的属性是与规模相关的:它们只有在系统足够大,能够展现这种现象时才能观察到。混乱、不可预知的行为可以看作是一种涌现现象,而在微观尺度上,组成部分的行为可以是完全确定的。
   −
贝道指出,弱涌现不是一种普遍的形而上学的万金油概念(universal metaphysical solvent),因为意识是弱涌现的假设不能解决关于意识的物质性的传统哲学问题。然而,贝道的结论是,采用这种观点将提供一个精确的概念,即涌现是包含在意识中的,其次,弱涌现的概念在形而上学上是良性的(the notion of weak emergence is metaphysically benign)。
+
贝道指出,弱涌现不是一种普遍的形而上学的万金油概念,因为意识是弱涌现的假设不能解决关于意识的物质性的传统哲学问题。然而,贝道的结论是,采用这种观点将提供一个精确的概念,即涌现是包含在意识中的,其次,弱涌现的概念在形而上学上是良性的。
    
强涌现描述了一个高层次系统对其组成部分的直接因果作用:由强涌现产生的特性不能还原为系统的组成部分。整体不是各部分的总和。出现这种现象的物理学例子是:即使对水的组成原子氢和氧的性质进行了详尽的研究,水的形成也显得不可预测<ref>{{cite book|last= Luisi|first= Pier L.|title= The Emergence of Life: From Chemical Origins to Synthetic Biology|year= 2006|publish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location= Cambridge, England|isbn= 978-0521821179|page= 119|url= http://www.cambridge.org/us/academic/subjects/chemistry/organic-chemistry/emergence-life-chemical-origins-synthetic-biology|url-status=live|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1117023700/http://www.cambridge.org/us/academic/subjects/chemistry/organic-chemistry/emergence-life-chemical-origins-synthetic-biology|archivedate= 2015-11-17}}</ref>。因此,不可能存在任何对系统的仿真,能把系统还原成其组成部分。
 
强涌现描述了一个高层次系统对其组成部分的直接因果作用:由强涌现产生的特性不能还原为系统的组成部分。整体不是各部分的总和。出现这种现象的物理学例子是:即使对水的组成原子氢和氧的性质进行了详尽的研究,水的形成也显得不可预测<ref>{{cite book|last= Luisi|first= Pier L.|title= The Emergence of Life: From Chemical Origins to Synthetic Biology|year= 2006|publish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location= Cambridge, England|isbn= 978-0521821179|page= 119|url= http://www.cambridge.org/us/academic/subjects/chemistry/organic-chemistry/emergence-life-chemical-origins-synthetic-biology|url-status=live|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1117023700/http://www.cambridge.org/us/academic/subjects/chemistry/organic-chemistry/emergence-life-chemical-origins-synthetic-biology|archivedate= 2015-11-17}}</ref>。因此,不可能存在任何对系统的仿真,能把系统还原成其组成部分。
    
====拒绝区分====
 
====拒绝区分====
然而,生物学家彼得·康宁断言,“关于是否可以从组成部分的特性来预测整体特性的争论并没有抓住要点。整体可以产生独特的组合效应,但其中许多效应可能由整体及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根据他的协同论假说,康宁还指出: “正是整体产生的协同效应才是自然界复杂性进化的根本原因。小说家亚瑟·凯斯特勒用“两面神(Janus)”隐喻(两面神是开/关、和平/战争等潜在互补统一的象征)来说明两种观点(强涌现与弱涌现、整体论与还原论)应该如何被视不独立存在的,并且应该一起解决涌现的问题。理论物理学家P.W.安德森是这样说的:<blockquote>把一切都简化为简单的基本定律的能力并不意味着从这些定律出发并重建宇宙的能力。当面对规模和复杂性的双重困难时,建构主义的假设就失败了。在复杂性的每个层级上,都会出现全新的属性。心理学不是应用生物学,生物学也不是应用化学。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整体不仅变得更多,而且与各部分的总和大不相同。</blockquote>
+
然而,生物学家彼得·康宁断言,“关于是否可以从组成部分的特性来预测整体特性的争论并没有抓住要点。整体可以产生独特的组合效应,但其中许多效应可能由整体及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根据他的协同论假说,康宁还指出: “正是整体产生的协同效应才是自然界复杂性进化的根本原因。小说家亚瑟·凯斯特勒用“两面神 Janus”隐喻(两面神是开/关、和平/战争等潜在互补统一的象征)来说明两种观点(强涌现与弱涌现、整体论与还原论)应该如何被视不独立存在的,并且应该一起解决涌现的问题。理论物理学家P.W.安德森是这样说的:<blockquote>把一切都简化为简单的基本定律的能力并不意味着从这些定律出发并重建宇宙的能力。当面对规模和复杂性的双重困难时,建构主义的假设就失败了。在复杂性的每个层级上,都会出现全新的属性。心理学不是应用生物学,生物学也不是应用化学。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整体不仅变得更多,而且与各部分的总和大不相同。</blockquote>
    
====强涌现的可能性====
 
====强涌现的可能性====
第117行: 第117行:  
克拉奇菲尔德认为任何系统的复杂性和组织性都是由观察者主观所决定的。
 
克拉奇菲尔德认为任何系统的复杂性和组织性都是由观察者主观所决定的。
   −
<blockquote>尽管是必要的科学活动,定义结构和探测自然界复杂性的涌现本质上是主观的。尽管存在这些困难,这些问题可以从建模观察者如何从测量中推断出在非线性过程中蕴含的计算的角度进行分析。观察者对于什么是有序的,什么是随机的,什么是复杂的环境的概念直接取决于它的计算资源: 原始测量数据的数量,存储空间,以及可用于计算的时间。更关键和微妙的一点是,环境中结构的发现取决于这些计算资源是如何被使用的。例如,观察者选择的(或隐含的)计算模型的描述能力,是能否在数据中找到规律性的一个极端重要的决定因素。 <ref>
+
<blockquote>尽管是必要的科学活动,定义结构和探测自然界复杂性的涌现本质上是主观的。尽管存在这些困难,这些问题可以从建模观察者如何从测量中推断出在非线性过程中蕴含的计算的角度进行分析。观察者对于什么是有序的,什么是随机的,什么是复杂的环境的概念直接取决于它的计算资源: 原始测量数据的数量,存储空间,以及可用于计算的时间。更关键和微妙的一点是,环境中结构的发现取决于这些计算资源是如何被使用的。例如,观察者选择的(或隐含的)计算模型的描述能力,是能否在数据中找到规律性的一个极端重要的决定因素。<ref>
 
{{cite journal
 
{{cite journal
 
| last1                = Crutchfield
 
| last1                = Crutchfield
1,068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