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行: |
第184行: |
| 1932年约翰·伍德·坎贝尔的短篇小说《最后的进化 the last evolution》对这一想法作了早期的描述。 | | 1932年约翰·伍德·坎贝尔的短篇小说《最后的进化 the last evolution》对这一想法作了早期的描述。 |
| | | |
− | Ulam在1958年为约翰·冯·诺依曼写的讣告中,回忆了与冯·诺依曼的一次对话:“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使我们似乎接近了种族历史上某些基本的奇点,超出了这些奇点,人类的事务就不能继续下去了。”<ref name=mathematical/> | + | Ulam在1958年为约翰·冯·诺依曼写的讣告中,回忆了与冯·诺依曼的一次对话:“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使我们似乎接近了种族历史上某些基本的奇点,超出了这些奇点,人类的事务就不能继续下去了。”<ref name=:5/> |
| | | |
| 1965年,古德写了一篇文章,假设机器智能的自我改进迭代是“智能爆炸”。 | | 1965年,古德写了一篇文章,假设机器智能的自我改进迭代是“智能爆炸”。 |
第190行: |
第190行: |
| 1981年,Stanisław Lem出版了他的科幻小说《Golem XIV》。它描述了一台军用人工智能计算机(Golem XIV)获得了意识并开始增加自己的智能,朝着个体的技术奇点迈进。Golem XIV最初是为了帮助它的建造者打仗,但随着它的智力发展到比人类更高的水平,它不再对军事感兴趣,因为它发现它们缺乏内在的逻辑一致性。 | | 1981年,Stanisław Lem出版了他的科幻小说《Golem XIV》。它描述了一台军用人工智能计算机(Golem XIV)获得了意识并开始增加自己的智能,朝着个体的技术奇点迈进。Golem XIV最初是为了帮助它的建造者打仗,但随着它的智力发展到比人类更高的水平,它不再对军事感兴趣,因为它发现它们缺乏内在的逻辑一致性。 |
| | | |
− | 1983年,Vernor Vinge在许多著作中极大地普及了Good的智能爆炸,他第一次在1983年1月出版的《Omni》杂志上提到了这一主题。在这篇评论文章中,Vinge似乎是第一个使用“奇点”一词的人,并将“奇点”的概念特别地与智能机器的创造进行联系:<ref name="google4"/><ref name="technological"/> | + | 1983年,Vernor Vinge在许多著作中极大地普及了Good的智能爆炸,他第一次在1983年1月出版的《Omni》杂志上提到了这一主题。在这篇评论文章中,Vinge似乎是第一个使用“奇点”一词的人,并将“奇点”的概念特别地与智能机器的创造进行联系:<ref name="google4">Dooling, Richard. Rapture for the Geeks: When AI Outsmarts IQ (2008), p. 88</ref><ref name="technological">Vinge did not actually use the phrase "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 in the Omni op-ed, but he did use this phrase in the short story collection Threats and Other Promises from 1988, writing in the introduction to his story "The Whirligig of Time" (p. 72): Barring a worldwide catastrophe, I believe that technology will achieve our wildest dreams, and soon. When we raise our own intelligence and that of our creations, we are no longer in a world of human-sized characters. At that point we have fallen into a technological "black hole," a 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ref> |
| ::我们很快就会创造出比我们自己更强大的智能。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人类历史将达到一种奇点,一种如同黑洞中心打结的时空一样难以逾越的知识转变,世界将远远超出我们的理解。我相信,这种奇点已经困扰了许多科幻作家。这使得对星际未来的现实推断变得不可能。要写一个多世纪以后的故事,科幻小说家需要一场核战争……这样世界就可以理解了。 | | ::我们很快就会创造出比我们自己更强大的智能。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人类历史将达到一种奇点,一种如同黑洞中心打结的时空一样难以逾越的知识转变,世界将远远超出我们的理解。我相信,这种奇点已经困扰了许多科幻作家。这使得对星际未来的现实推断变得不可能。要写一个多世纪以后的故事,科幻小说家需要一场核战争……这样世界就可以理解了。 |
| | | |
− | 1985年,在《人工智能的时间尺度 The Time Scal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书中,人工智能研究人员Ray Solomonoff以数学的方式阐述了他所说的“无限点”的相关概念:如果一个人类水平的能自我改进人工智能的研究社区需要四年时间使其速度加倍,那么两年,然后一年,依此类推,它们的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无限增长。<ref name=chalmers/><ref name=“std”/> | + | 1985年,在《人工智能的时间尺度 The Time Scal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书中,人工智能研究人员Ray Solomonoff以数学的方式阐述了他所说的“无限点”的相关概念:如果一个人类水平的能自我改进人工智能的研究社区需要四年时间使其速度加倍,那么两年,然后一年,依此类推,它们的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无限增长。<ref name=chalmers/><ref name=“std”>Solomonoff, R.J. "The Time Scal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flections on Social Effects", Human Systems Management, Vol 5, pp. 149–153, 1985.</ref> |
| | | |
− | Vinge1993年的文章《未来的技术奇点:如何在后人类时代生存 The Coming 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 How to Survive in the Post-Human Era》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普及了这一理念。<ref name="google5"/>“在三十年内,我们将拥有创造超人智慧的技术手段。不久之后,人类时代将结束。”Vinge认为,科幻小说作者无法写出超越人类智力的现实主义后奇点人物,因为这种智力的思想将超出人类的表达能力。<ref name="vinge1993" /> | + | Vinge1993年的文章《未来的技术奇点:如何在后人类时代生存 The Coming 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 How to Survive in the Post-Human Era》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普及了这一理念。<ref name="google5">Dooling, Richard. Rapture for the Geeks: When AI Outsmarts IQ (2008), p. 89</ref>“在三十年内,我们将拥有创造超人智慧的技术手段。不久之后,人类时代将结束。”Vinge认为,科幻小说作者无法写出超越人类智力的现实主义后奇点人物,因为这种智力的思想将超出人类的表达能力。<ref name="vinge1993" /> |
| | | |
− | 2000年,著名的技术专家和Sun Microsystems的联合创始人Bill Joy,表达了对奇点潜在危险的担忧。<ref name="JoyFuture"/> | + | 2000年,著名的技术专家和Sun Microsystems的联合创始人Bill Joy,表达了对奇点潜在危险的担忧。<ref name="JoyFuture">Joy, Bill (April 2000), "Why the future doesn't need us", Wired Magazine, Viking Adult, vol. 8 no. 4, ISBN 978-0-670-03249-5,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09-02-05, retrieved 2007-08-07</ref> |
| | | |
− | 2005年,Kurzweil发表了《奇点临近 The Singularity is Near》。Kurzweil的宣传活动包括参加“Jon Stewart的每日秀 The Daily Show with Jon Stewart”。<ref name="episode"/> | + | 2005年,Kurzweil发表了《奇点临近 The Singularity is Near》。Kurzweil的宣传活动包括参加“Jon Stewart的每日秀 The Daily Show with Jon Stewart”。<ref name="episode">Episode dated 23 August 2006 at IMDb</ref> |
| | | |
| 2007年,Eliezer Yudkowsky指出,“奇点”被赋予的许多不同的定义是互不兼容而不是相互支持的。<ref name="yudkowsky.net"/><ref>Sandberg, Anders. "An overview of models of 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 Roadmaps to AGI and the Future of AGI Workshop, Lugano, Switzerland, March. Vol. 8. 2010.</ref>例如,Kurzweil推断了在自我提升的人工智能或超人智能到来之前的当前技术轨迹。Yudkowsky认为,这与I. J. Good提出的智能的不连续上升和Vinge关于不可预测性的论点存在矛盾。<ref name="yudkowsky.net"/> | | 2007年,Eliezer Yudkowsky指出,“奇点”被赋予的许多不同的定义是互不兼容而不是相互支持的。<ref name="yudkowsky.net"/><ref>Sandberg, Anders. "An overview of models of 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 Roadmaps to AGI and the Future of AGI Workshop, Lugano, Switzerland, March. Vol. 8. 2010.</ref>例如,Kurzweil推断了在自我提升的人工智能或超人智能到来之前的当前技术轨迹。Yudkowsky认为,这与I. J. Good提出的智能的不连续上升和Vinge关于不可预测性的论点存在矛盾。<ref name="yudkowsky.net"/> |
| | | |
− | 2009年,Kurzweil和X-Prize的创始人Peter Diamandis宣布成立奇点大学,这是一所未经认证的私立学院,其宣称的使命是“教育、激励和赋能领导者来使用指数技术应对人类的重大挑战”。<ref name="singularityu"/>奇点大学由Google、Autodesk、ePlanet Ventures和一群高科技产业的领导团队资助,总部设在位于加州山景城的美国宇航局NASA的艾姆斯研究中心 Ames Research Center。这家非营利组织在每年夏季举办为期十周的研究生课程,涵盖十种不同的技术和相关领域,并全年举办一系列高管课程。 | + | 2009年,Kurzweil和X-Prize的创始人Peter Diamandis宣布成立奇点大学,这是一所未经认证的私立学院,其宣称的使命是“教育、激励和赋能领导者来使用指数技术应对人类的重大挑战”。<ref name="singularityu">Singularity University Archived 2021-02-15 at the Wayback Machine at its official website</ref>奇点大学由Google、Autodesk、ePlanet Ventures和一群高科技产业的领导团队资助,总部设在位于加州山景城的美国宇航局NASA的艾姆斯研究中心 Ames Research Center。这家非营利组织在每年夏季举办为期十周的研究生课程,涵盖十种不同的技术和相关领域,并全年举办一系列高管课程。 |
| | | |
| ==在政治中== | | ==在政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