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398字节 、 2022年6月9日 (四) 07:00
第107行: 第107行:  
* 一个软件系统的功能是底层代码的涌现属性;
 
* 一个软件系统的功能是底层代码的涌现属性;
 
* 一个句子的语义信息是句子中声音和单词的涌现属性,且取决于它们的排列方式。
 
* 一个句子的语义信息是句子中声音和单词的涌现属性,且取决于它们的排列方式。
 +
[[文件:图4:钟表、包括复杂的机器是被设计出的简单有意涌现.png|左|有框|图4:钟表、包括复杂的机器是被设计出的简单有意涌现]]
 +
在复杂系统中涌现的典型情况是,新的角色被分配给主体和行动者。在这种类型中,不允许有其它形式的角色分配。一个典型角色的例子是在蚁群中觅食时的「探索者」与「跟随者」或 「运输者」。在计算机程序或复杂系统中,每一个组件和对象都是某种定义好的角色,并受到明确理解规则的约束。手表齿轮在手表中当然具有以前没有的角色,但一旦它们被内置,这些作用就不会再改变。
   −
(图4:钟表、包括复杂的机器是被设计出的简单有意涌现)
     −
在复杂系统中涌现的典型情况是,新的角色被分配给主体和行动者。在这种类型中,不允许有其它形式的角色分配。一个典型角色的例子是在蚁群中觅食时的「探索者」与「跟随者」或 「运输者」。在计算机程序或复杂系统中,每一个组件和对象都是某种定义好的角色,并受到明确理解规则的约束。手表齿轮在手表中当然具有以前没有的角色,但一旦它们被内置,这些作用就不会再改变。
      
如果每个部分的行为都独立于其它部分的状态,那么机器的行为就是确定的和可预测的:按照 Ashby[25]的说法,这样的系统是「自组织」的,因为它从「部件分离」变为 「部件结合」。Ia型涌现的典型是普通机器的,例如钟表或蒸汽机。Ashby 对机器的定义如下:<blockquote>「机器」是指以类似机械方式行事的东西,即它的内部状态和周围环境状态唯一地定义了它将进入的下一个状态 [25]。</blockquote>名义或有意这种形式的涌现对人并不陌生。它已经被使用了好几个世纪。例如人们有某种意图、目的或计划创造这样一个系统,对系统进行调试和改变,直到从零件和部件的组装中出现的功能与这个单一目的完全吻合。
 
如果每个部分的行为都独立于其它部分的状态,那么机器的行为就是确定的和可预测的:按照 Ashby[25]的说法,这样的系统是「自组织」的,因为它从「部件分离」变为 「部件结合」。Ia型涌现的典型是普通机器的,例如钟表或蒸汽机。Ashby 对机器的定义如下:<blockquote>「机器」是指以类似机械方式行事的东西,即它的内部状态和周围环境状态唯一地定义了它将进入的下一个状态 [25]。</blockquote>名义或有意这种形式的涌现对人并不陌生。它已经被使用了好几个世纪。例如人们有某种意图、目的或计划创造这样一个系统,对系统进行调试和改变,直到从零件和部件的组装中出现的功能与这个单一目的完全吻合。
    
然而,正如我们在具有完全自上而下控制的大型系统(例如命令下的计划经济)中所观察到的那样,有意涌现总会有缺点。 具有Ia型涌现系统的一个典型缺点是脆弱性,或缺乏灵活适应性。定义明确、有计划的对象是100%可靠、并总是尽职尽责履行义务的,但如果没有冗余组件,一个部件的缺陷就可能会致使整个系统停止运行。
 
然而,正如我们在具有完全自上而下控制的大型系统(例如命令下的计划经济)中所观察到的那样,有意涌现总会有缺点。 具有Ia型涌现系统的一个典型缺点是脆弱性,或缺乏灵活适应性。定义明确、有计划的对象是100%可靠、并总是尽职尽责履行义务的,但如果没有冗余组件,一个部件的缺陷就可能会致使整个系统停止运行。
 +
[[文件:图5:水的宏观特征和物理属性是简单的无意涌现.png|有框|图5:水的宏观特征和物理属性是简单的无意涌现]]
    
==== b)  简单的无意涌现 ====
 
==== b)  简单的无意涌现 ====
第125行: 第126行:  
Ib型涌现出现在一类有许多松散耦合、无组织和平等元素组成的系统中,它拥有诸如温度或压力之类的某些平均属性。它勉强可以被称为涌现,是因为把大量个体的属性描述为了一个平均属性总和。平均量本身并非一种涌现的特征,然而如果它们和粒子之间的关系有依赖,定义聚合体属性的统计量则可以被视为简单的涌现特性,虽然这时它们对单个粒子而言没有意义。像压力这样的量不能应用于单个粒子,单个沙粒没有坡度可言,网络中的单个节点也没有路径长度。
 
Ib型涌现出现在一类有许多松散耦合、无组织和平等元素组成的系统中,它拥有诸如温度或压力之类的某些平均属性。它勉强可以被称为涌现,是因为把大量个体的属性描述为了一个平均属性总和。平均量本身并非一种涌现的特征,然而如果它们和粒子之间的关系有依赖,定义聚合体属性的统计量则可以被视为简单的涌现特性,虽然这时它们对单个粒子而言没有意义。像压力这样的量不能应用于单个粒子,单个沙粒没有坡度可言,网络中的单个节点也没有路径长度。
   −
(图5:水的宏观特征和物理属性是简单的无意涌现)
      
大多数平均量只是应用于每块属性的平均数(例如计算机科学博士的平均工资),不是Ib型涌现的例子,因为它们违反了一个属性只有在适用于整体而非部分时才是涌现的观念。(译注:这意味着只有在没有平均标度的幂律现象或分形中才有涌现,相对正态或平均分布则没有)即使没有自上而下的反馈,在主体或粒子尺度上也可以有类似连锁反应或多米诺效应的简单反馈:一个粒子被激发,影响到一个新的粒子,然后一个新的粒子再被激发……。这种简单的尺度保持(点-点)形式反馈导致了波浪、连锁反应、级联和雪崩等等发生。
 
大多数平均量只是应用于每块属性的平均数(例如计算机科学博士的平均工资),不是Ib型涌现的例子,因为它们违反了一个属性只有在适用于整体而非部分时才是涌现的观念。(译注:这意味着只有在没有平均标度的幂律现象或分形中才有涌现,相对正态或平均分布则没有)即使没有自上而下的反馈,在主体或粒子尺度上也可以有类似连锁反应或多米诺效应的简单反馈:一个粒子被激发,影响到一个新的粒子,然后一个新的粒子再被激发……。这种简单的尺度保持(点-点)形式反馈导致了波浪、连锁反应、级联和雪崩等等发生。
 
+
[[文件:图6:没有自上而下反馈、由粒子激发形成的简单涌现.png|居中|有框|图6:没有自上而下反馈、由粒子激发形成的简单涌现]]
(图6:没有自上而下反馈、由粒子激发形成的简单涌现)
      
=== 第II型:包括自上而下反馈的弱涌现 ===
 
=== 第II型:包括自上而下反馈的弱涌现 ===
 +
[[文件:图7:鱼群是一种存在自上而下反馈的涌现.png|左|有框|图7:鱼群是一种存在自上而下反馈的涌现]]
 
第II型涌现包括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的自上而下反馈。例如考虑一个我们可以确定各种空间分辨率层次(主体-群体、实体-系统、个体-群落、粒子-集群……)的多体系统(Multi Agent System)。在主体极微观层面上,许多单个个体或实体在局部相互作用。这种互动导致更高的层次上出现了一种新型、通常是不可预测的模式。在群体或整个系统宏观水平上,所谓涌现现象——我们所发现未预料到的模式、结构或属性,它们在相互作用规律中并没有直接规定,但反过来却会通过反馈过程影响实体低层次间相互作用。
 
第II型涌现包括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的自上而下反馈。例如考虑一个我们可以确定各种空间分辨率层次(主体-群体、实体-系统、个体-群落、粒子-集群……)的多体系统(Multi Agent System)。在主体极微观层面上,许多单个个体或实体在局部相互作用。这种互动导致更高的层次上出现了一种新型、通常是不可预测的模式。在群体或整个系统宏观水平上,所谓涌现现象——我们所发现未预料到的模式、结构或属性,它们在相互作用规律中并没有直接规定,但反过来却会通过反馈过程影响实体低层次间相互作用。
   −
(图7:鱼群是一种存在自上而下反馈的涌现)
      
例如,鱼群是一个影响每只参与动物运动的涌现属性。它可以用第二类涌现,即弱涌现来解释和描述。M.A. Bedau 对弱涌现的定义如下:如果一个宏观状态或属性只能从微观动态通过模拟得到,那么它就是弱涌现的[26]。在弱涌现中,不像简单形式的名义涌现或意向涌现那样,只存在微观和宏观层次的唯一因果方向,它在两个方向上都有因果关系。
 
例如,鱼群是一个影响每只参与动物运动的涌现属性。它可以用第二类涌现,即弱涌现来解释和描述。M.A. Bedau 对弱涌现的定义如下:如果一个宏观状态或属性只能从微观动态通过模拟得到,那么它就是弱涌现的[26]。在弱涌现中,不像简单形式的名义涌现或意向涌现那样,只存在微观和宏观层次的唯一因果方向,它在两个方向上都有因果关系。
[[文件:弱涌现形成的交互模式.png|替代=图8:弱涌现形成的交互模式|居中|有框|<big>图8:弱涌现形成的交互模式</big>]]
+
 
 +
有两种基本的互动形式会导致弱涌现[27]:
 +
[[文件:弱涌现形成的交互模式.png|替代=图8:弱涌现形成的交互模式|有框|<big>图8:弱涌现形成的交互模式</big>]]
    
直接交互(Direct Interaction):系统中的主体或实体直接相互作用,导致群体和集群的形成,再反过来影响主体或实体本身的行为。只有在主体能够区分不同尺度的情况下,这种反馈才有可能,例如,微观物体有排斥作用,宏观物体有吸引作用。这同样发生在前面提到的结群技巧中,如蜂群、鸟群、哺乳动物群、鱼群或狼群。
 
直接交互(Direct Interaction):系统中的主体或实体直接相互作用,导致群体和集群的形成,再反过来影响主体或实体本身的行为。只有在主体能够区分不同尺度的情况下,这种反馈才有可能,例如,微观物体有排斥作用,宏观物体有吸引作用。这同样发生在前面提到的结群技巧中,如蜂群、鸟群、哺乳动物群、鱼群或狼群。
596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