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另一个里程碑在十一年之后,1915年,'''瓦茨瓦夫·谢尔宾斯基 Wacław Sierpiński'''构造出了谢尔宾斯基三角形;次年,又造出了谢尔宾斯基地毯。到1918年,两位法国数学家'''皮埃尔 · 法图 Pierre Fatou'''和'''加斯顿 · 朱利亚 Gaston Julia'''通过各自的独立工作,基本上同时得出相同的结论。该结论描述了复数映射以及函数迭代相关分形行为,并由此引出了关于奇异吸引子(即吸引或排斥其他点的点)的理论,该理论在分形研究中已变得非常重要。<ref name="vicsek" /><ref name="classics" /><ref name="MacTutor" /> 在关于奇异吸引子的结论提出后不久,到1918年3月,'''费利克斯 · 豪斯多夫 Felix Hausdorff'''扩展了“维数”的定义,这使得分形的定义更加明确,使集合具有非整数维数。<ref name="MacTutor" /> 1938年,'''保罗·皮埃尔·莱维 Paul Lévy'''在他的论文《平面、空间曲线和由与整体自相似部件组成的曲面 Plane or Space Curves and Surfaces Consisting of Parts Similar to the Whole》中进一步明确了自相似曲线的概念,还在文中描述了一个新的分形曲线——'''莱维C形曲线'''。 | + | 另一个里程碑在十一年之后,1915年,'''瓦茨瓦夫·谢尔宾斯基 Wacław Sierpiński'''构造出了谢尔宾斯基三角形;次年,又造出了谢尔宾斯基地毯。到1918年,两位法国数学家'''皮埃尔 · 法图 Pierre Fatou'''和'''加斯顿 · 朱利亚 Gaston Julia'''通过各自的独立工作,基本上同时得出相同的结论。该结论描述了复数映射以及函数迭代相关分形行为,并由此引出了关于奇异吸引子(即吸引或排斥其他点的点)的理论,该理论在分形研究中已变得非常重要。<ref name="vicsek" /><ref name="classics" /><ref name="MacTutor" /> 在关于'''奇异吸引子 Strange Attractors'''的结论提出后不久,到1918年3月,'''费利克斯 · 豪斯多夫 Felix Hausdorff'''扩展了“维数”的定义,这使得分形的定义更加明确,使集合具有非整数维数。<ref name="MacTutor" /> 1938年,'''保罗·皮埃尔·莱维 Paul Lévy'''在他的论文《平面、空间曲线和由与整体自相似部件组成的曲面 Plane or Space Curves and Surfaces Consisting of Parts Similar to the Whole》中进一步明确了自相似曲线的概念,还在文中描述了一个新的分形曲线——'''莱维C形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