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上一编辑
下一编辑→
基于信息分解的因果涌现理论
(查看源代码)
2024年10月27日 (日) 14:34的版本
添加7字节
、
2024年10月27日 (星期日)
→相关概念
第31行:
第31行:
对于更加一般的三变量场景而言,部分信息分解将源变量 <math>\{X_1,X_2\></math> 与目标变量 <math>Y</math> 之间的互信息分解为四个部分:
对于更加一般的三变量场景而言,部分信息分解将源变量 <math>\{X_1,X_2\></math> 与目标变量 <math>Y</math> 之间的互信息分解为四个部分:
−
[[文件:PID Venn.png|替代=|
左
|无框]]<math>I(X_1,X_2;Y)=\text{Unq}(X_1;Y \setminus X_2) + \text{Unq}(X_2;Y \setminus X_1) + \text{Syn}(X_1,X_2;Y) + \text{Red}(X_1,X_2;Y)</math>
+
[[文件:PID Venn.png|替代=|
居左
|无框]]<math>I(X_1,X_2;Y)=\text{Unq}(X_1;Y \setminus X_2) + \text{Unq}(X_2;Y \setminus X_1) + \text{Syn}(X_1,X_2;Y) + \text{Red}(X_1,X_2;Y)</math>
此处各个信息原子定义为
此处各个信息原子定义为
第44行:
第44行:
以两变量系统 <math>\{X_1,X_2\></math> 为例,下图a中是前后向视角下分别对系统上下时刻互信息的分解结果,通过对这两种视角进行结合便得到了下图b中的16个信息原子。
以两变量系统 <math>\{X_1,X_2\></math> 为例,下图a中是前后向视角下分别对系统上下时刻互信息的分解结果,通过对这两种视角进行结合便得到了下图b中的16个信息原子。
−
[[文件:Lattice Phi.png|576x576像素|替代=|
左
|无框|以两变量系统 <math>\{X_1,X_2\></math> 为例,
+
+
[[文件:Lattice Phi.png|576x576像素|替代=|
居左
|无框|以两变量系统 <math>\{X_1,X_2\></math> 为例,
下图a中是前后向视角下分别对系统上下时刻互信息的分解结果,通过对这两种视角进行结合便得到了下图b中的16个信息原子。]]
下图a中是前后向视角下分别对系统上下时刻互信息的分解结果,通过对这两种视角进行结合便得到了下图b中的16个信息原子。]]
相信未来
2,435
个编辑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集智百科
集智主页
集智斑图
集智学园
最近更改
所有页面
帮助
工具
特殊页面
可打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