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1字节 、 2020年3月15日 (日) 20:57
第34行: 第34行:  
精神病学家和工程师 Ashby 于1947年向当代科学引入了'''“自组织 Self-organizing”'''一词。控制论学者 Heinz von Foerster,戈登·帕斯克 Gordon Pask ,斯塔福德·比尔 Stafford Beer 采纳了这一概念,Heinz von Foerster于1960年6月在伊利诺伊大学阿勒顿公园组织了一次有关“自组织原理 The Principles of Self-Organization ”的会议,该会议引发了一系列关于自组织系统的会议。诺伯特·维纳 Norbert Wiener在他的《控制论》第二版中提出了这个想法:《动物与机器中的控制与通讯》 1961 。
 
精神病学家和工程师 Ashby 于1947年向当代科学引入了'''“自组织 Self-organizing”'''一词。控制论学者 Heinz von Foerster,戈登·帕斯克 Gordon Pask ,斯塔福德·比尔 Stafford Beer 采纳了这一概念,Heinz von Foerster于1960年6月在伊利诺伊大学阿勒顿公园组织了一次有关“自组织原理 The Principles of Self-Organization ”的会议,该会议引发了一系列关于自组织系统的会议。诺伯特·维纳 Norbert Wiener在他的《控制论》第二版中提出了这个想法:《动物与机器中的控制与通讯》 1961 。
   −
'''自组织 Self-organization '''与60年代的一般系统理论相关,但是直到物理学家 Hermann Haken等人和复杂系统的研究者从更大范围采纳了这一概念才在科学文献中变得司空见惯起来,这些范围包括宇宙学家埃里希•詹茨 Erich Jantsch ,耗散系统的化学,具备系统思维 兴起于1980年代圣塔菲学院 Santa Fe Institute和1990年代复杂适应系统 的'''自生 Autopoiesis '''机制的生物学和社会学领域,以及如今受'''根茎网络理论 Rhizomatic network theory '''深刻影响而出现的颠覆性技术。
+
'''自组织 Self-organization '''与60年代的一般系统理论相关,但是直到物理学家 Hermann Haken等人和复杂系统的研究者从更大范围采纳了这一概念才在科学文献中变得司空见惯起来,这些范围包括宇宙学家埃里希•詹茨 Erich Jantsch ,耗散系统的化学,具备系统思维 兴起于1980年代圣塔菲学院 Santa Fe Institute和1990年代复杂适应系统 的'''自创生 Autopoiesis '''机制的生物学和社会学领域,以及如今受'''根茎网络理论 Rhizomatic network theory '''深刻影响而出现的颠覆性技术。
    
在2008-2009年,'''引导式自组织 Guided self-organization '''的概念开始形成。这种方法旨在针对特定目的调整自组织,以便动态系统可以达到特定的吸引子或结果。这种调整通过限制系统组件之间的局部相互作用,而不是依靠一种明确的控制机制或全局设计蓝图,来限制复杂系统中的自组织过程。通过将任务无关的全局目标与任务相关的对局部相互作用的约束相结合,可以实现预期的结果,例如增加由此带来的内部结构和/或功能。
 
在2008-2009年,'''引导式自组织 Guided self-organization '''的概念开始形成。这种方法旨在针对特定目的调整自组织,以便动态系统可以达到特定的吸引子或结果。这种调整通过限制系统组件之间的局部相互作用,而不是依靠一种明确的控制机制或全局设计蓝图,来限制复杂系统中的自组织过程。通过将任务无关的全局目标与任务相关的对局部相互作用的约束相结合,可以实现预期的结果,例如增加由此带来的内部结构和/或功能。
  −
      
==按领域==
 
==按领域==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