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安德森”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集智百科 - 复杂系统|人工智能|复杂科学|复杂网络|自组织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书
 
第94行: 第94行:
  
 
== 引用 ==
 
== 引用 ==
 +
 +
[[Category:待润色]]
  
 
== 外部链接 ==
 
== 外部链接 ==

2024年5月13日 (一) 16:55的最新版本

类别 信息
姓名 菲利普·安德森 Philip W. Anderson
出生日期 1923.12.13
国籍: 美国
母校: 哈佛大学
工作场所: 贝尔实验室、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成就: 安德森局域化、超导理论、自旋玻璃和磁性理论、对称性破缺理论、超导体BCS理论
获奖: 奥利弗·巴克利凝聚态奖、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成就学院金盘奖、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美国哲学学会会员、国家科学奖章



安德森出生于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在伊利诺伊州厄巴纳长大。他的父亲哈里·沃伦·安德森(Harry Warren Anderson)是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植物病理学教授。他的外祖父是沃巴什学院的数学家,安德森的父亲就读于该学院;他的舅舅是罗德学者,后来成为沃巴什学院的英语教授。他于1940年毕业于厄巴纳的大学实验高中。在一位名叫迈尔斯·哈特利(Miles Hartley)的数学老师的鼓励下,安德森以全额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学习。他专注于“电子物理学”,并于 1943 年获得学士学位,之后他被征召入伍,并在海军研究实验室建造天线,直到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作为一名本科生,他的亲密伙伴包括粒子核物理学家 H. Pierre Noyes、哲学家和科学史学家 Thomas Kuhn 和分子物理学家 Henry Silsbee。战后,安德森回到哈佛大学,在约翰·哈斯布鲁克·范·弗莱克的指导下攻读物理学研究生。1949年,他在完成题为“微波和红外区域光谱线的压力展宽理论”的博士论文后获得博士学位

职业和研究

从1949年到1984年,安德森受雇于新泽西州的贝尔实验室,在那里他研究了凝聚态物理学中的各种问题。在此期间,他发展了现在所谓的安德森局域化(扩展态可以通过系统中无序的存在进行局域化的想法)和安德森定理(关于超导体中的杂质散射);发明了安德森哈密顿量,描述了过渡金属中电子的位点相互作用;提出了粒子物理学中的对称性破坏(这在标准模型的发展和希格斯机制背后的理论的发展中发挥了作用,希格斯机制反过来又在一些基本粒子中产生质量);创建了BCS超导理论的赝自旋方法;对氦-3超流动性中的非S波配对(对称性破坏和微观机制)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并帮助发现了自旋玻璃领域。        1963年,他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从1967年到1975年,安德森是剑桥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1977年,安德森因对磁性和无序系统的电子结构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为计算机中的电子开关和存储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共同研究员内维尔·弗朗西斯·莫特爵士(Sir Nevill Francis Mott)和约翰·范·弗莱克(John van Vleck)与他分享了该奖项。1982年,他被授予国家科学奖章。他于1984年从贝尔实验室退休,是普林斯顿大学约瑟夫·亨利物理学名誉教授。

安德森的著作包括《固体概念》、《凝聚态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高Tc铜酸盐中的超导理论》。安德森曾在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协会(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for America)的顾问委员会任职,该组织致力于在美国政府中推广健全的科学。

为了回应1980年代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安德森提出了共振价键(RVB)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虽然许多人认为这个想法没有说服力,但RVB理论被证明有助于研究自旋液体。

安德森还通过对涌现现象的解释对科学哲学做出了概念性的贡献,这成为复杂系统科学的灵感来源。1972年,他写了一篇名为《多即是不同》的文章,其中他强调了还原论的局限性和科学等级的存在,每个层次都需要自己的基本原则来推进。

1984年,他参加了圣达菲研究所的创始研讨会,该研究所是一个致力于复杂系统科学的多学科研究机构。 安德森还与肯尼斯·阿罗(Kenneth Arrow)和W·布莱恩·亚瑟(W. Brian Arthur)共同主持了该研究所1987年的经济学会议,并参加了2007年关于复杂系统中涌现行为模型的研讨会。

1987年,安德森向美国国会作证,“反对建造超导超级对撞机(SSC),这是德克萨斯州的40 TeV质子-质子对撞机,这将是粒子物理学中最大的实验。安德森对SSC的反对并没有直接导致它在1993年被取消 - 螺旋式上升的成本是主要因素 - 但他可能是其最引人注目的反对者。他“对它对美国科学的所谓推动力以及分拆将提供巨大投资回报的说法持怀疑态度。

2006年,何塞·索勒(José Soler)对科学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将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数量与引用次数进行了比较,称安德森是世界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十位物理学家中“最具创造力”的。 2021 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安德鲁·赞威尔 (Andrew Zangwill) 的传记《物质之上的思想:菲利普·安德森和非常多的物理学》。

奖项与荣誉

他于1964年获得奥利弗·巴克利凝聚态奖,197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78年获得美国成就学院金盘奖,1980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1991年当选为美国哲学学会会员。他于1982年被授予国家科学奖章。

个人生活

安德森是无神论者,是签署《人文主义宣言》的2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之一。安德森也对日本文化感兴趣,在那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并成为棋盘游戏围棋的第一段大师。2007年,《日本新闻报》授予他终身成就奖,安德森开玩笑说,日本只有四个人能打败他。

他于2020年3月29日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去世,享年96岁。

出版物

  • Philip W. Anderson Autobiography
    • 描述:诺贝尔基金会出版的Philip W. Anderson自传。
    • 链接:The Nobel Foundation Autobiography
  • Philip Warren Anderson (页面存档备份)
    • 描述:Philip W. Anderson相关页面的存档备份。
    • 链接:Internet Archive Philip Warren Anderson
  • Anderson's Princeton web page
    • 描述:Philip W. Anderson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个人网页。
    • 链接:Princeton University Philip W. Anderson
  • Video clip of Philip Anderson speaking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lex Systems
    • 描述:Philip W. Anderson在新英格兰复杂系统研究所(NECSI)主办的国际复杂系统会议上的发言视频剪辑。
    • 链接:NECSI Video Clip
  • Oral History interview transcript with Philip W. Anderson (1999)
    • 描述:1999年3月30日、5月30日和11月23日,Philip W. Anderson在美國物理學會的Niels Bohr图书馆和档案馆进行的口述历史采访的文字记录。
    • 链接:AIP Interview Transcript 1999
  • Oral History interview transcript with Philip W. Anderson (1987)
    • 描述:1987年7月13日,Philip W. Anderson在美國物理學會的Niels Bohr图书馆和档案馆进行的口述历史采访的文字记录。
    • 链接:AIP Interview Transcript 1987

期刊文章

  • Anderson, P. W. (1958). Absence of diffusion in certain random lattices. Physical Review, 109(5), 1492–1505. https://doi.org/10.1103/PhysRev.109.1492
  • Anderson, P. W. (1963). Plasmons, gauge invariance, and mass. Physical Review, 130(1), 439–442. https://doi.org/10.1103/PhysRev.130.439
  • Anderson, P. W., Halperin, B. I., & Varma, C. M. (1972). Anomalous low-temperature thermal properties of glasses and spin glasses. Philosophical Magazine, 25(1), 1–9. https://doi.org/10.1080/14786437208229210
  • Anderson, P. W. (1972). More is different. Science, 177(4047), 393–396.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177.4047.393
  • Anderson, P. W. (1987). The resonating valence bond state in La2CuO4 and superconductivity. Science, 235(4793), 1196–1198.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235.4793.1196
  • Anderson, P. W. (1995). Physics: the opening to complexit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92(15), 6653–6654. https://doi.org/10.1073/pnas.92.15.6653
  • Anderson, P. W. (1997). Mind over matter: Review of The Large, the Small and the Human Mind by Roger Penrose. Nature, 386(6624), 456. https://doi.org/10.1038/386456c0
  • Anderson, P. W. (1997). When the electron falls apart. Physics Today, 50(10), 42–49. https://doi.org/10.1063/1.881959
  • Anderson, P. W. (1999). Computing: solving problems in finite time. Nature, 400(6740), 115. https://doi.org/10.1038/22001
  • Anderson, P. W. (2000). Brainwashed by Feynman? Physics Today, 53(2), 11–14. https://doi.org/10.1063/1.882955
  • Anderson, P. W. (2005). Thinking big. Nature, 437(7059), 625–626. https://doi.org/10.1038/437625a
  • Anderson, P. W. (2007). Twenty years of talking past each other: the theory of high TC. Physica C, 460–462(Part 1), 3–6. https://doi.org/10.1016/j.physc.2007.03.019

引用

外部链接

维基语录有与菲利普·沃伦·安德森有关的引文。

维基共享资源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菲利普·沃伦·安德森

  • 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W. Anderson)谈 Nobelprize.org,包括诺贝尔演讲,1977年12月8日 地方时刻和局部国家
  • 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Anderson)在新英格兰复杂系统研究所(NECSI)主办的复杂系统国际会议上发言的视频剪辑
  • 1988 年 5 月 10 日菲利普·安德森 (Philip W. Anderson) 的口述历史采访记录,美国物理研究所,尼尔斯·玻尔图书馆和档案馆
  • 1999年10月15日、29日和11月5日菲利普·安德森口述历史访谈记录,美国物理研究所,尼尔斯·玻尔图书馆和档案馆——第一节
  • 2002年3月8日与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W. Anderson)的口述历史访谈记录,美国物理研究所,尼尔斯·玻尔图书馆和档案馆 - 第二场
  • 2002年3月22日与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W. Anderson)的口述历史访谈记录,美国物理研究所,尼尔斯·玻尔图书馆和档案馆 - 第三场
  • 2002年5月29日与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W. Anderson)的口述历史访谈记录,美国物理研究所,尼尔斯·玻尔图书馆和档案馆 - 第四节
  • 1999年3月30日与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W. Anderson)的口述历史访谈记录,美国物理研究所,尼尔斯·玻尔图书馆和档案馆 - 第一部分
  • 1999年5月30日与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W. Anderson)的口述历史访谈记录,美国物理研究所,尼尔斯·玻尔图书馆和档案馆 - 第二部分
  • 1999年11月23日与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W. Anderson)的口述历史访谈记录,美国物理研究所,尼尔斯·玻尔图书馆和档案馆 - 第三场
  • 2000年6月29日与菲利普·安德森的口述历史访谈记录,美国物理研究所,尼尔斯·玻尔图书馆和档案馆 - 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