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NIS+”的版本间的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问题与背景) |
(→问题与背景) |
||
第26行: | 第26行: | ||
这里采取了Hoel的定义,但又没提他的名字,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可以从“因果涌现这个概念最早由Erik Hoel正式提出并定义...”开始讲起。 | 这里采取了Hoel的定义,但又没提他的名字,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可以从“因果涌现这个概念最早由Erik Hoel正式提出并定义...”开始讲起。 | ||
+ | |||
+ | * Barnett L等的动力学解耦 | ||
+ | |||
+ | 这里三个英文名分别用了三个格式~最好统一一下,比如都用姓来称呼或者都用全名来称呼。 |
2024年7月27日 (六) 19:33的版本
第一段话
- 都表现出泛化的效果
建议 "表现出更强的泛化能力"
- 通过在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上的实验,证明了该框架的有效性
少主语,主语可以是具体的人名或者“研究者”
问题与背景
- 同时,复杂系统具有涌现现象
逻辑不太对,第一句话介绍复杂系统行为难以预测,和涌现的关系是什么?写的时候尽量不用并列的逻辑关系。
- 系统的整体行为超越了其组成部分的简单总和
这句话放在这个位置比较奇怪,和Hoel等人的因果涌现框架不太能对的上。另外句子本身有点疑问:我可以理解系统的元素或变量有整体和部分之和的区分,那什么是“整体行为”的组成部分?
- 涌现性
这个词可能没有问题,但我个人感觉不太常用。一般说“涌现现象”。
- 因果涌现描述了宏观层面相对于微观层面在因果效应上的增强,揭示了宏观与微观状态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这里采取了Hoel的定义,但又没提他的名字,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可以从“因果涌现这个概念最早由Erik Hoel正式提出并定义...”开始讲起。
- Barnett L等的动力学解耦
这里三个英文名分别用了三个格式~最好统一一下,比如都用姓来称呼或者都用全名来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