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添加145字节 、 2024年7月20日 (星期六)
第24行: 第24行:  
[[文件:G Emergence Theory.png|G-emergence理论图|alt=G-emergence理论图|居中|400x400像素|缩略图]]
 
[[文件:G Emergence Theory.png|G-emergence理论图|alt=G-emergence理论图|居中|400x400像素|缩略图]]
 
基于上述G-causality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可以来判断涌现的发生(这里是基于格兰杰因果的涌现的衡量,记作G-emergence)。如果把A理解为宏观变量,B理解为微观变量。发生涌现的条件包含两个:1)A是关于B的G-autonomous;2)B是A的G-cause。其中G-emergence的程度是通过A的G-autonomous的程度与B的平均G-cause的程度的乘积来计算。Seth提出的G-emergence理论首次尝试使用因果关系来量化涌现现象,然而,作者使用的因果关系是[[格兰杰因果关系|格兰杰因果]],这不是一个严格的因果关系,同时结果也取决于所使用的回归方法。此外,方法的度量指标是根据变量而不是动力学定义的,这意味着结果会依赖于变量的选择。
 
基于上述G-causality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可以来判断涌现的发生(这里是基于格兰杰因果的涌现的衡量,记作G-emergence)。如果把A理解为宏观变量,B理解为微观变量。发生涌现的条件包含两个:1)A是关于B的G-autonomous;2)B是A的G-cause。其中G-emergence的程度是通过A的G-autonomous的程度与B的平均G-cause的程度的乘积来计算。Seth提出的G-emergence理论首次尝试使用因果关系来量化涌现现象,然而,作者使用的因果关系是[[格兰杰因果关系|格兰杰因果]],这不是一个严格的因果关系,同时结果也取决于所使用的回归方法。此外,方法的度量指标是根据变量而不是动力学定义的,这意味着结果会依赖于变量的选择。
 
+
因果涌现框架与前面提到的G-emergence也有相似之处,两个方法的宏观状态需要人工选择。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一些定量量化涌现的方法往往没有考虑因果关系,最接近的也只是使用格兰杰因果不是真正的因果。
上述的一些定量量化涌现的方法往往没有考虑因果关系,最接近的也只是使用格兰杰因果不是真正的因果。
      
====其他定量刻画涌现的理论====
 
====其他定量刻画涌现的理论====
1,884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