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添加3,549字节 、 2020年4月29日 (三) 21:41
第113行: 第113行:  
   
 
   
 
//机构详细信息及该人物在机构中主要负责哪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过什么样的成就或发展,可以有图片等信息
 
//机构详细信息及该人物在机构中主要负责哪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过什么样的成就或发展,可以有图片等信息
   
+
 
 +
==获奖==
 +
*2010年,被选为新南威尔士皇家学会 Royal Society of New South Wales 的研究员。<ref>{{cite web |title=Fellows of RSNSW |url=http://royalsoc.org.au/society/fellows.htm |publisher=RSNSW |accessdate=25 June 2012}}</ref>  
 +
*2009年,梅伯特成为澳大利亚建筑学会 Honorary Fellow of the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Building(HonFAIB)有史以来的第7位荣誉研究员。<ref>The first six honorary fellows of the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Building (HonFAIB) are: HRH Prince Philip, Sir Eric Neil AC CVO, Janet Holmes a'Court AC, James Service AO, Sir Laurence Street AC KCMG QC, and Sir John Holland AC [vale]. Subsequent appointments are Professor Marie Bashir AC CVO and Dr Kenneth Michael AC. {{Cite web |url=http://www.aib.org.au/scripts/cgiip.exe/WService=AIB/ccms.r?pageid=10068 |title=Life and Honorary Fellows |publisher=[[Australian Institute of Building]] |accessdate=21 April 2014}}</ref>
 +
*2005年,他被任命为英国皇家工程学院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的荣誉院士。<ref name="List of Fellows"/>
 +
*2002年,他被授予功绩勋章 Order of Merit。<ref>{{London Gazette |issue=56746 |date=8 November 2002 |page=13557}}</ref>
 +
*2001年,在上议院任命委员会 House of Lords Appointments Commission 的推荐下,他被任命为终身贵族 life peer。 他是最早以这种方式获得提升的十五位贵族之一。 他最初倾向于“ Baron May of Woollahra” 头衔,但遭到澳大利亚总理府礼宾处的反对,于是他选择了”Baron May of Oxford“这个风格的头衔。<ref>{{London Gazette |issue=56282 |date=23 July 2001 |page=8681}}</ref><ref>Annabel Crabb, ''Good Lord, he said what?'',''[[The Sunday Age]]'', 20 November 2005</ref>
 +
*1998年,被授予Companion of the Order of Australia
 +
*1996年,被授予Knight Bachelor<ref>{{London Gazette |issue=54255 |date=30 December 1995 |page=2 |supp=y}}</ref> 。
 +
*1994年,被选为欧洲科学院 Academia Europaea 的外国研究员。
 +
*他曾获得多所大学的荣誉学位,包括[https://en.wikipedia.org/wiki/University_of_Uppsala 乌普萨拉大学 University of Uppsala](1990) <ref>{{cite web|url=http://www.uu.se/en/about-uu/traditions/prizes/honorary-doctorates/|title=Honorary doctorates - Uppsala University, Sweden|first=David|last=Naylor|website=www.uu.se}}</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Yale 耶鲁大学 Yale](1993)、[https://en.wikipedia.org/wiki/University_of_Sydney 悉尼大学 University of Sydney](1995)、[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inceton_University 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 University](1996)和[https://en.wikipedia.org/wiki/ETH_Zurich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2003)。
 +
*1992年,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 United State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的外国研究员。
 +
*1991年,被选为澳大利亚科学院 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 的通讯研究员。
 +
*1979年,被选为皇家学会 Royal Society 的研究员。
 +
*他曾获得牛津大学“Weldon Memorial Prize”奖项(1980年)、麦克阿瑟基金会 MacArthur Foundation奖(1984年)、伦敦林奈学会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 奖章(1991年)、马什基督教奖 Marsh Christian Prize(1992年)、伦敦动物学会科学基金会弗林克奖章 Frink Medal(1995年)、克拉福德奖 Crafoord Prize(1996年)、巴尔赞生物多样性奖 Balzan Prize(1998年)和皇家学会科普利奖章 Copley Medal(2007年) ,以及皇家化学学会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刘易斯勋爵奖 Lord Lewis Prize(2008年)。
 +
 
 
== 主要文章及著作 ==
 
== 主要文章及著作 ==
 
   
 
   
1,526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