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斯密特悖论
{{简述}反对意见,认为不可能从时间对称动力学中推断出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洛斯密特悖论,也被称为可逆性悖论,不可逆性悖论[1],或者说是一种反对意见,它认为不可能从时间对称的动力学中推导出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这使得(几乎)所有已知的低级基本物理过程的时间反演对称性与任何依据描述宏观系统行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进行推断的努力相矛盾。这两个原则都是物理学中公认的原则,有着可靠的观测和理论支持,但它们似乎相互冲突,因此产生了悖论。
起源
约瑟夫·洛斯密特Josef Loschmidt的批评是由玻尔兹曼Boltzmann的H定理引起的,该定理运用动力学理论来解释当气体分子被允许碰撞时,来自非平衡状态的理想气体的熵的增加。1876年,Loschmidt指出,如果一个系统从时间t0到时间t1再到时间t2有一个运动,导致H随时间的变化而稳定减少(熵增加),那么,通过逆转所有的速度发现,在t1处有另一个系统允许的运动状态,这个状态下H一定会增加。这揭示了玻尔兹曼的一个关键假设--分子混沌,或者说,斯托斯扎哈兰茨(Stosszahlansatz),即所有粒子速度完全不相关,并不遵循牛顿动力学。人们会断言潜在的相关性并不吸引人,因此决定忽略它们;但如果这样做,就改变了概念体系,通过这一特别的行动注入了时间不对称的因素。
运动的可逆定律无法解释为什么我们的世界此刻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熵状态(与宇宙热寂的平衡熵相比) ,并且在过去处于更低的熵状态。
在洛斯密特之前
1874年,也就是洛斯密特论文发表的前两年,威廉 · 汤姆森William Thomson为第二定律辩护,反对时间反演的异议。[2]
时间之箭
任何有规律地在时间的前进方向上发生但很少或从来没有在相反的方向上发生的过程,例如在一个孤立的系统中熵的增加,定义了物理学家所说的自然界中的 时间之矢an arrow of time 。这个术语仅指对时间不对称性的观察; 它并不意味着对这种不对称性做出解释。洛斯密特悖论等价于这样一个问题: 在给定时间对称基本定律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存在一个热力学的时间箭头? 因为时间对称性意味着,对于任何符合这些基本定律的过程,一个看起来似乎是倒放第一个过程的胶片的逆向版本也将与同样的基本定律相容,甚至如果人们从该系统所有可能的状态的相空间中随机挑选系统的初始状态,也同样有可能(相容)。
虽然物理学家描述的大多数时间之矢都被认为是热力学之矢的特殊情况,但也有少数被认为是不相关的,比如宇宙学的时间之矢是基于宇宙正在膨胀而不是收缩这一事实,以及粒子物理学中的一些过程实际上违反了时间对称性,而它们却遵守一种被称为CPT对称性的相关对称性。在宇宙学之矢的例子中,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即使宇宙开始收缩,熵也会继续增加(尽管物理学家托马斯•戈尔德(Thomas Gold)曾提出过一个模型,模型里的热力学之箭在这个阶段会逆转)。在违反粒子物理学中的时间对称性的情况下,它们很少发生,而且只知道涉及少数几种介子粒子。此外,由于CPT对称性,时间方向的逆转相当于将粒子重命名为反粒子,反之亦然。因此,这不能解释洛斯密特悖论。
动力系统
目前的动力学系统研究为从可逆系统中获得不可逆性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机制。其中心论点是基于这样一种说法,即研究宏观系统动力学的正确方法是研究微观运动方程所对应的转移算子。因此,有人认为,转移算子不是一元的(即不可逆的),而是具有严格小于1的特征值;这些特征值对应的是衰减的物理状态。这种方法充满了各种困难; 它只适用于少数几个完全可以解决的模型。[3]
用于研究耗散系统的抽象数学工具一般包括混合、游走集和各态经历理论的定义。
波动定理
处理洛斯密特悖论的一种方法是波动定理,由丹尼斯·埃文斯Denis Evans和黛布拉·塞尔斯Debra Searles以启发式的方式导出,它给出了一个数值上的估计,即一个远离平衡的系统在一定时间内耗散函数(通常表示类似熵的性质)为特定值的概率。[4]该结果是在精确的时间可逆动力学运动方程和普遍因果命题下得到的。由动力学是时间可逆的事实,可以推导出波动定理。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由伊迪丝·塞维克Edith M.Sevick等人利用光学镊子仪器进行的实验室实验中,已经证实了该定理的定量预测。该定理适用于这样的瞬态系统,它最初可能处于平衡状态,然后离开平衡(如Sevick等人的第一个实验)或处于其他一些任意的初始状态,包括向平衡状态的弛豫。对于始终处于非平衡稳定状态的系统,也有一个渐进结果。
在波动定理中,有一个关键点与Loschmidt构建悖论的方式不同。Loschmidt考虑的是观察到单一轨迹的概率,这类似于调查观察到相空间中单个点的概率。在这两种情况下,概率总是零。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考虑在相空间的一个小区域中的一组点或者一组轨迹的概率密度。波动定理考虑的是最初处于相空间无限小区域的所有轨迹的概率密度。这直接导致了在正向或反向轨迹集中找到轨迹的概率,这轨迹取决于初始概率分布以及随着系统演化所做的耗散。正是方法中的这一关键差异,使得波动定理能够正确解决这一悖论。
大爆炸
处理洛斯密特悖论的另一种方法是把第二定律看作是一系列边界条件的表达,在这些边界条件中,我们的宇宙时间坐标的起点是低熵的: 大爆炸。从这个角度来看,时间之矢完全是由远离大爆炸的方向决定的,一个具有最大熵大爆炸的假设宇宙将没有时间之矢。宇宙膨胀理论试图解释早期宇宙为什么有如此低的熵。
请参阅
- 最大熵热力学对熵、可逆性和第二定律的一种特殊观点
- 波恩卡雷递推定理
- 可逆过程(热力学)|可逆性
- 统计力学
外部链接
- Reversible laws of motion and the arrow of time by Mark Tuckerman
- A toy system with time-reversible discrete dynamics showing entropy increase
参考文献
- ↑ Wu, Ta-You (December 1975). "Boltzmann's H theorem and the Loschmidt and the Zermelo paradox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hysics. 14 (5): 289. doi:10.1007/BF01807856.
- ↑ Thomson, W. (Lord Kelvin) (1874/1875). The kinetic theory of the dissipation of energy, Nature, Vol. IX, 1874-04-09, 441–444.
- ↑ Dean J. Driebe, Fully Chaotic Maps and Broken Time Symmetry, (1999) Kluwer Academic
- ↑ D. J. Evans and D. J. Searles, Adv. Phys. 51, 1529 (2002).
编者推荐
集智课程
信息熵和编码
熵
本条目由11翻译,Fernando审校,不是海绵宝宝编辑,如有问题,欢迎在讨论页面进行讨论。
本词条内容源自wikipedia及公开资料,遵守 CC3.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