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12字节 、 2021年7月18日 (日) 20:03
无编辑摘要
第5行: 第5行:  
[[图一:一个小球位于中央山丘的山峰处(C)。这是一种不稳定平衡:一个很小的扰动会使它落到左边(L)或右边(R)稳定点。尽管山丘是对称的,没有理由让球落在哪一侧,但观察到的最终状态仍然是不对称的,它总会落到某一侧]]。
 
[[图一:一个小球位于中央山丘的山峰处(C)。这是一种不稳定平衡:一个很小的扰动会使它落到左边(L)或右边(R)稳定点。尽管山丘是对称的,没有理由让球落在哪一侧,但观察到的最终状态仍然是不对称的,它总会落到某一侧]]。
   −
在物理学中,一个作用于系统的小扰动会使系统跨过临界点,通过决定去向分叉的哪个分支来决定系统的命运,这种现象叫做'''<font color="#ff8000">对称性破缺</font>'''。对于一个意识不到波动(或“噪音”)的外部观察者来说,这个选择看起来是任意的。这个过程被称为对称性破缺,因为这种跃迁通常使系统从一个对称但无序的状态进入一个或多个确定的状态。在'''<font color="#ff8000">斑图生成</font>'''中对称性破缺起着重要作用。
+
在物理学中,一个作用于系统的(无限)小扰动会使系统跨过临界点,通过决定去向分叉的哪个分支来决定系统的命运,这种现象叫做'''<font color="#ff8000">对称性破缺</font>'''。对于一个意识不到波动(或“噪音”)的外部观察者来说,这个选择看起来是任意的。这个过程被称为对称性破缺,因为这种跃迁通常使系统从一个对称但无序的状态进入一个或多个确定的状态。在'''<font color="#ff8000">斑图生成</font>'''中对称性破缺起着重要作用。
    
1972年,诺贝尔奖得主P·W·安德森(P.W.Anderson)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多即不同》的论文<ref>{{cite journal | last=Anderson | first=P.W. | title=More is Different | journal=Science | volume=177 | issue=4047| pages=393–396 | year=1972 | url=http://robotics.cs.tamu.edu/dshell/cs689/papers/anderson72more_is_different.pdf | doi=10.1126/science.177.4047.393 | pmid=17796623 | format=|bibcode = 1972Sci...177..393A }}</ref>,文中使用对称性破缺的概念表明,即使'''<font color="#ff8000">还原论</font>'''是正确的,但它的逆命题'''<font color="#ff8000">建构主义</font>'''是错误的。建构主义认为,在给出描述各组成部分的理论的情况下科学家可以轻易地预测复杂现象。
 
1972年,诺贝尔奖得主P·W·安德森(P.W.Anderson)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多即不同》的论文<ref>{{cite journal | last=Anderson | first=P.W. | title=More is Different | journal=Science | volume=177 | issue=4047| pages=393–396 | year=1972 | url=http://robotics.cs.tamu.edu/dshell/cs689/papers/anderson72more_is_different.pdf | doi=10.1126/science.177.4047.393 | pmid=17796623 | format=|bibcode = 1972Sci...177..393A }}</ref>,文中使用对称性破缺的概念表明,即使'''<font color="#ff8000">还原论</font>'''是正确的,但它的逆命题'''<font color="#ff8000">建构主义</font>'''是错误的。建构主义认为,在给出描述各组成部分的理论的情况下科学家可以轻易地预测复杂现象。
320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