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45行: 第45行:  
<br>20世纪60年代,人们将元胞自动机作为'''动力系统'''的一种特殊类型进行了研究,首次建立了其与符号动力学中的数学领域的联系。1969年, Gustav Arnold Hedlund根据这一观点<ref name = " Hedlund " >Hedlund, G. A. (1969). "Endomorphisms and automorphisms of the shift dynamical system". Math. Systems Theory. 3 (4): 320–3751. doi:10.1007/BF01691062.</ref>在论文中汇编了许多结果,至今该论文仍被认为是元胞自动机数学研究的开创性论文。最基本的结果是在Curtis-Hedlund-Lyndon 定理中将元胞自动机的全局规则集描述为移位空间的连续自同态集。
 
<br>20世纪60年代,人们将元胞自动机作为'''动力系统'''的一种特殊类型进行了研究,首次建立了其与符号动力学中的数学领域的联系。1969年, Gustav Arnold Hedlund根据这一观点<ref name = " Hedlund " >Hedlund, G. A. (1969). "Endomorphisms and automorphisms of the shift dynamical system". Math. Systems Theory. 3 (4): 320–3751. doi:10.1007/BF01691062.</ref>在论文中汇编了许多结果,至今该论文仍被认为是元胞自动机数学研究的开创性论文。最基本的结果是在Curtis-Hedlund-Lyndon 定理中将元胞自动机的全局规则集描述为移位空间的连续自同态集。
   −
<br>1969年,德国计算机先驱康拉德·楚泽 Konrad Zuse出版了《Calculating Space》,提出宇宙的物理定律本质上是离散的,整个宇宙是在一个元胞自动机的确定性计算的输出。 '''楚泽理论'''成为数字物理学研究领域的基础。<ref name=" Schiff"></ref>
+
<br>1969年,德国计算机先驱康拉德·楚泽 Konrad Zuse出版了《Calculating Space》,提出宇宙的物理定律本质上是离散的,整个宇宙是在一个元胞自动机的确定性计算的输出。 '''楚泽理论 Zuse theory'''成为数字物理学研究领域的基础。<ref name=" Schiff"></ref>
    
<br>也是在1969年,计算机科学家埃尔维·雷·史密斯 Alvy Ray Smith完成了斯坦福大学关于元胞自动机理论的博士论文。许多论文都出自这篇论文: 他展示了各种形状邻域的等价性,如何把摩尔邻域归结为冯诺依曼邻域,或者如何把任何邻域归结为冯诺依曼邻域。<ref name = "Smith2" >{{Cite journal |title=Cellular Automata Complexity Trade-Offs |author=Smith, Alvy Ray |url= http://alvyray.com/Papers/CA/TradeOff.pdf }} </ref>
 
<br>也是在1969年,计算机科学家埃尔维·雷·史密斯 Alvy Ray Smith完成了斯坦福大学关于元胞自动机理论的博士论文。许多论文都出自这篇论文: 他展示了各种形状邻域的等价性,如何把摩尔邻域归结为冯诺依曼邻域,或者如何把任何邻域归结为冯诺依曼邻域。<ref name = "Smith2" >{{Cite journal |title=Cellular Automata Complexity Trade-Offs |author=Smith, Alvy Ray |url= http://alvyray.com/Papers/CA/TradeOff.pdf }} </ref>
1,526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