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14行: 第14行:  
|-
 
|-
 
| 出生日期 || 1894年11月26日
 
| 出生日期 || 1894年11月26日
 +
|-
 +
| 出生地 ||Columbia, Missouri, 美国
 
|-
 
|-
 
| 国籍: || 美国
 
| 国籍: || 美国
 
|-
 
|-
| 母校: || 塔夫茨大学,学士学位 1909年</br>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1911年</br>美国哈佛大学,博士 1913年
+
| 母校: || 塔夫茨大学,学士学位,1909年</br>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1911年</br>美国哈佛大学,博士,1913年
 +
|-
 +
| 死亡: ||1964年3月18日(享年69岁)瑞典斯德哥尔摩
 
|-
 
|-
 
| 研究领域: || 控制论、数学
 
| 研究领域: || 控制论、数学
 
|-
 
|-
|- 博士生导师: ||卡尔·施密特
+
|博士生导师: ||卡尔·施密特
 
|-
 
|-
 
|主要成就: ||美国应用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
 
|主要成就: ||美国应用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
第30行: 第34行:  
</br>
 
</br>
 
</br>
 
</br>
诺伯特·维纳 Norbert Wiener(1894年11月26日至1964年3月18日)是美国数学家和哲学家。他是麻省理工学院 MIT 的数学教授。他是随机过程和噪声过程的先驱,促进了电子工程,电子通讯和控制系统等相关工作的进行。他被认为是控制论的鼻祖,是最早提出所有智能行为都是​​反馈机制的结果的理论家之一。反馈机制可以用机器模拟,这是迈向现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的早期步骤。
+
 
 +
1894 年11月26日,'''诺伯特·维纳 Norbert Wiener'''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是美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哲学家。他是麻省理工学院 MIT 的数学教授。他是随机过程和噪声过程的先驱,促进了电子工程,电子通讯和控制系统等相关工作的进行。他被认为是控制论的鼻祖,是最早提出所有智能行为都是​​反馈机制的结果的理论家之一。反馈机制可以用机器模拟,这是迈向现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的早期步骤。
 +
 
 +
<br>
 +
维纳成名后出版过两部自传,第一本是1953年的《[https://item.jd.com/64643206759.html 昔日神童]》,记述了自己一些童年往事;第二本是 1956 年的《[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6606456/ 我是一个数学家]》,主要说的 是他后半生的事情。维纳的母亲 Bertha Kahn 出生于密苏里州,是德国犹太人的后裔, 父亲 Leo Wiener 则是俄罗斯和波兰血统的犹太人,自学成才,时任哈佛大学 Slavic 语言学教授。维纳小时候接受的是由父亲一手包办的家庭教育,9 岁时直接进入 Ayer 高中, 12 岁成为 Tufts 学院学生,15 岁获得数学学士学位。年轻的维纳对物理、化学、生物 兴趣极高,后来在哈佛大学当了一年动物学研究生,之后因天生眼疾做动物实验经常出错而放弃。随后转到康奈尔 Cornell 大学研修哲学,第二年又回到哈佛攻读数理逻 辑,18岁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
 
 +
<br>
 +
1913年是青年维纳学术成绩灿烂斐然的一年。他以一篇哲学论文赢得哈佛大学授予 Bowdoin 奖。同年,他向学校申请了旅行奖学金并获得批准,先后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和德国哥廷根大学。他到英国后随即在《剑桥哲学学会会刊》上发表了一篇有关集合论的论文,在数理逻辑学领域被认为具有重要价值。
 +
 
 +
<br>
 +
在剑桥大学,维纳跟随罗素 Bertrand Russell 学习数理逻辑与哲学。罗素成为了维纳的良师益友。老师对他说,一个有志于数理逻辑和哲学的人最好能多懂些数学。秉承师训,维纳选读了许多数学课程,并接受了哈代 G. H. Hardy 和李特尔伍德 John E. Littlewood 等著名数学家的直接指导。维纳原计划在剑桥访学一年,但第二学期罗素要去哈佛讲学,便建议他到德国哥廷 根大学去修读希尔伯特 David Hilbert 和朗道 Lev Landau 的课程。在哥廷根大学,维纳修完了朗道的一门代数群论课,并在希尔伯特指导下研究微分方程。在哥廷根所受的教育使维纳受益非浅。
 +
 
 +
<br>
 +
事实上,正是剑桥和哥廷根让神童维纳转变成一名青年数学家。维纳在其后五十多年的科学生涯中,先后涉足哲学、数学、物理学、工程学和生物学,在各个领域中都取 得了丰硕成果,成为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科学巨匠。回首往事时,他常常感激罗素并十分怀念剑桥与哥廷根。
 +
 
 +
<br>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从德国返回美国,先后从事过教员、编辑、电话员、专栏 作家等多种临时工作,并服过一年后勤兵役。之后,他在哈佛大学求职不果,于1919
 +
年到麻省理工学院 MIT 任职讲师,从此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并在那里工作和生活直至去世。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1,526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