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删除61字节 、 2024年8月24日 (星期六)
第169行: 第169行:  
文中,作者在[[线性系统]]中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流程是:1)使用线性系统生成参数与规律;2)设定粗粒化函数;3)得到转移熵的表达式;4)优化求解最大脱耦合率的粗粒化方法(对应最小转移熵)。这里的优化算法可以使用转移熵作为优化目标,然后使用[[梯度下降算法]]来求解符合的粗粒化函数,也可以使用[[遗传算法]]来优化。
 
文中,作者在[[线性系统]]中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流程是:1)使用线性系统生成参数与规律;2)设定粗粒化函数;3)得到转移熵的表达式;4)优化求解最大脱耦合率的粗粒化方法(对应最小转移熵)。这里的优化算法可以使用转移熵作为优化目标,然后使用[[梯度下降算法]]来求解符合的粗粒化函数,也可以使用[[遗传算法]]来优化。
   −
下图展示了一个线性动力系统的例子,其动力学是一个向量自回归的模型,如下图公式所示,其中自相关性由图a所示的格兰杰因果网络所示,图b是使用遗传算法不同的初始化迭代的结果,纵轴表示动力学解耦的程度,随着迭代的增加,动力学解耦程度也逐渐增加,图c表示不同的粗粒化尺度会影响优化到[[动力学解耦]]的程度,结果发现只有scale=2和6时可能达到动力学解耦,因此尺度的选择也很重要。
+
下图展示了一个线性动力系统的例子,其动力学是一个向量自回归的模型,实验结果如下所示,图a是使用遗传算法不同的初始化迭代的结果,纵轴表示动力学解耦的程度,随着迭代的增加,动力学解耦程度也逐渐增加,图b表示不同的粗粒化尺度会影响优化到[[动力学解耦]]的程度,结果发现只有scale=2和6时可能达到动力学解耦,因此尺度的选择也很重要。
    
[[文件:动力学解耦例子1.png|居左|600x600像素|线性动力学解耦例子]]
 
[[文件:动力学解耦例子1.png|居左|600x600像素|线性动力学解耦例子]]
1,119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