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戈里 · 贝特森 Gregory Bateson
基本信息
格雷戈里·贝特森( 1904-5-9 ~ 1980-7-4)是英国人,他的工作涉及多个领域:人类学、社会科学、语言学、视觉人类学(visual anthropologist)、符号学和控制论。他的著作包括《走向心灵生态的步骤 Steps to an Ecology of Mind》(1972)和《心与自然 Mind and Nature》(1979)。
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阿尔托,贝特森和他的同事开发了精神分裂症研究的双重约束理论。
贝特森对系统论的兴趣贯穿在其著作中。他是梅西控制论会议(Macy conferences in Cybernetics 1941-1960)核心小组的创始成员之一,后来参与了群进程(Group Processes 1954-1960),他在其中主要研究社会和行为科学。 他热衷于研究不同领域与认识论的关系,而与编辑兼作家斯图尔特·布兰德的关系也大大扩大了他的影响力。
研究领域
人类学、社会科学、语言学、视觉人类学(visual anthropologist)、符号学和控制论。
主要研究贡献
双重约束理论
双重束缚理论最早是由格雷戈里 · 贝特森和他的同事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双重约束是指在交流中的两难困境,通常是个人(或团队)收到两个或多个消息,而消息之间相互存在矛盾。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家庭及在其它关系中)这可能是情感上的痛苦。两难困境会导致:对一信息的成功响应导致对另一信息的失败响应(反之亦然),因此无论响应成功与否,这个人都会自动出错。换言之,这是一种悖论状态,你无法面对当前内在困境,既解决不了问题,也不能退出不解决,这时双重约束就发生了。
双重约束一般包括信息顺序,以及信息所描述的抽象层次。这些信息可以是明示或暗示,或通过语调或身体语言传达。当双重约束频繁出现在个人或团体持续关系时,情况会越来越复杂。
一个典型例子是一位母亲口头上说爱孩子,但同时厌恶地转过身去,或者体罚孩子。母亲的语言和她行为是冲突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个冲突,而且孩子还小,需要依赖母亲生活,这是一种两难。越小的孩子越难用言语讲清楚他遇到的困难,同时他也没有能力忽略或是离开这段关系。
另一个例子是,对他人发出“自发”的指令(如:你必须自发地爱上学习)。这个指令本身就与“自发”相矛盾,但只有当你既不能忽视这个指令,也不能对其进行反驳时,才会造成双重约束。通常情况下,类似这样的沟通矛盾旁观者不容易看出来,因为旁观者对此前的沟通(只有关系中的各方才知道的细节)并不熟悉。
体细胞突变(somatic change)在进化中的作用
根据韦氏词典,体细胞被定义为除性细胞外的体细胞,其有别于种质(种质是为动植物育种、保存和其他研究用途而保存的生物遗传资源,如种子或组织)或心灵的变化。也就是说,体细胞突变不会造成后代的遗传改变,却可以引起当代某些细胞的遗传结构发生改变。贝特森谈论了在进化过程中,体细胞的物理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他通过引入“灵活的经济学”这一概念来描述。在结论中,他提出七个理论立场(或者说是假设)来支持这个思想。
第一个陈述:从理论上讲,虽然环境压力会致使躯体变化,但生存所需的物理变化(原始进化理论中的变化)并不会自动出现。事实上,压力的出现会极大地削弱生物体。例如,一个躲避天气的病人,或是一个在办公室工作的人,若要他们去做一个攀岩者,这会非常困难,反之亦然。
第二个陈述:尽管“灵活性的经济学有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构——每一个对灵活性的连续需求(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需求),都会对相应的可用可能性集合进行分割(会引发许多可能的变化方向)”。这意味着从理论上讲,每一种新增需求或变量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可能性。
第三个陈述:“遗传学变异通常对体细胞的调节能力提出要求”。他说,尽管没有证据支持这一观点,但这是生物学家们普遍认同的。
第四格陈述:一系列连续的遗传变异,对体细胞调节能力积累了更多要求。在此之上,他提出三个期望:
1. 生物体最近被修改的这个想法将是微妙的(?) 2. 基本认为生物体会逐渐变得有害或危险 3.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品种”将变得更能抵抗环境压力,及变化出相应的遗传特性
第五个陈述贝特森认为是有数据支持的,即生物体因环境而进化出的特征与基因决定的属性相符。 第六个陈述:与基因变异相比,造成体细胞变异所需的经济灵活性更少。 第七个陈述也是最后一个理论是,在极少数情况下,会有一定数量的变化与本文中提出的论点不一致。
根据贝特森的说法,当时这些立场没有一个是可以检验的,但他呼吁建立一个检验标准,这个标准有可能证明或反驳其中提出的理论立场。
生态人类学与控制论
在《走向心灵生态学的步骤》一书中,贝特森将控制论应用于生态人类学和内稳态。他认为世界由一系列系统组成:包含个人、社会和生态系统。每个系统中都存在着竞争和依赖。每个系统都存在自适应变化,这些变化依靠反馈回路控制多个变量来保持平衡。这些自校正系统是通过控制数值滑移而实现保守性的。他认为只要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内稳态,那么它天生就是良性的。而在进化中生存的关键单元就是有机体及其环境。
贝特森还认为,个人、社会和生态系统都是至高无上的控制论系统(后文称“最高系统”)的一部分,该系统控制一切,而不仅仅与其他系统交互。至高无上的控制论系统超越了个人,可以等同于上帝,贝特森在书中称其为“精神”(Mind)。既然“精神”是最高系统,那么只能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不是部分。在系统的信息和通路中,“精神”是内在的。他认为最高系统崩塌的根源在于西方认识论。西方认识论强调意识,而意识(consciousness)只是网络之间的桥梁,包括个人、社会和生态。对最高系统理解不当会导致系统之间适配出问题,甚至会让“精神”退化。而意识是通过西方认识论发展起来的,与“精神”是直接冲突的。
贝特森认为问题出在科学至上论。其造成人们认为最高系统是有目的的,或者说是目的驱动的。目的控制着注意力,同时也缩小了感知,从而限制了更多感知进入意识,于是也限制了从中所能产生的智慧。此外,西方认识论传播了人存在于“精神”之外的错误观念,这导致人们用错误知识来理解控制哲学。
贝特森认为西方认识论提出了一种思维方法(mindset),这种思维方法导致人类认为自己主宰着最高系统。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改造环境,好让环境适合自己。这样也就打破了最高系统内的竞争和依存关系。以目的为驱动的知识越积累,就越是忽略最高系统,并导致最终的崩溃。贝特森认为,人类永远不可能控制最高系统,因为它不是以线性方式运行的,如果人类因此创造自己的规则,那么由于非线性特性,也会使自己成为自制系统的奴隶。最后,人类的科技实力与科学狂妄相结合,将不可挽回地破坏和摧毁最高系统,而不仅仅造成暂时的扰乱(可等待最高系统自我修正)。
贝特森认为,应以谦逊的态度接受自然的最高系统,而不是以科学傲慢作为解决办法。他认为,只有放弃通过意识来运作的观点,才能产生谦卑。意识只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方式,如果不完全了解整个最高系统,灾难是不可避免的。有限的意识必须与无意识完全合而为一。只有把思想和情感结合在一起,人才能获得完整的知识。他认为,宗教和艺术是少数几个在完全意识中作为整体行动的领域。通过把最高系统视为整体的智慧行动,人类可以改变与“精神”的关系,从分裂变为互补,在分裂中,人被无休止地捆绑在不断的竞争中。贝特森认为,一种能促进最普遍的智慧文化,能够在最高系统内灵活变化。
主要文章及著作
- Bateson, Gregory, and Margaret Mead. "Balinese character: A photographic analysis." New York (1942): 17-92.
- Bateson, Gregory. An Analysis of the Film" Hitlerjunge Quex"(1933). 1944.
- Bateson, Gregory. "Information and codification: A philosophical approach." Communication: The social matrix of psychiatry (1951): 168-211.
- Bateson, Gregory. "The message “This is play.”." Group processes 2 (1956): 145-241.
- Bateson, Gregory. Naven: A survey of the problems suggested by a composite picture of the culture of a New Guinea tribe drawn from three points of view. Vol. 21.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8.
- Bateson, Gregory, and Don D. Jackson. "SOCIAL FACTORS AND DISORDERS OF COMMUNICATION. SOME VARIETIES OF PATHOGENIC ORGANIZATION." Research publications-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42 (1964): 270-290.
- Bateson, Gregory. Steps to an ecology of mind: Collected essays in anthropology, psychiatry, evolution, and epistemolog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0.
- Bateson, Gregory. Mind and nature: A necessary unity. Vol. 255. New York: Bantam Books, 1979.
死后出版书籍
- Bateson, Gregory. "ANGELS FEAR Towards an Epistemology of the Sacred." (1987).
- Bateson, Gregory, and Rodney E. Donaldson. A sacred unity: Further steps to an ecology of mind. HarperOne, 1991.
- Steier, Frederick. "Gregory Bateson: Essays for an Ecology of Ideas." (2005).
纪录片
- Trance and Dance in Bali (在线观看链接:https://www.loc.gov/item/mbrs02425201/)由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和格雷戈里·贝特森在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纪录短片,直到1952年才上映。这部电影入选了1999年美国国家电影注册名单。
An Ecology of Mind, 由诺拉•贝特森(Nora Bateson)拍摄、2010年通过影响媒体集团(The Impact Media Group)发行的纪录片,包括贝特森早期在巴厘岛拍摄的电影片段。
参考文献
- 贝特森wiki: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egory_Bateson
- 双重约束wiki:https://en.wikipedia.org/wiki/Double_bind#Examples
- Germplasm: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rmplasm
- 人类不能不传播——格雷戈里·贝特森及其学术思想: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ff9fb7808abf5148.html
- 体细胞突变在进化中的作用The Role of Somatic Change in Evolution on JSTOR: https://www.jstor.org/stable/2407104?origin=crossref
编辑记录
- 2020/2/8 23:33 初始化,翻译维基百科内容填入到基本信息
- 2020/2/11 16:10 补充双重约束部分内容
- 2020/2/12 13:48 补充体细胞突变(somatic change)在进化中的作用
- 2020/2/16 14:58 补充生态人类学与控制论部分内容
- 2020/2/16 22:52 补充重要文章及著作
- 2020/2/22 23:38 修改引文格式,添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