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2050

来自集智百科 - 复杂系统|人工智能|复杂科学|复杂网络|自组织
Jake讨论 | 贡献2023年5月5日 (五) 16:27的版本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拯救2050”计划是一个关注全球发展,应付“奇点危机”,面向人类未来的计划,它试图通过搭建一个全球级别的大型预测聚合平台,从而实现对地球上所发生的一切事件进行尽可能精准的预测。该计划同时也是一个预测的众包平台,通过一种类游戏的方式为准确提供预测方案的个人或机构提供激励机制。通过这一激励机制,系统将会实现自我增长与自我完善,即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或机构参与进来,同时让预测方案更加准确。随着时间的推演,当参与人数达到行星量级的时候,该系统就会渐渐演变得超越预测游戏,而成为了一个行星级别的“自我实现预言”的系统。参与人的预测有可能已经成为了地球未来的规划方案,从而引导着参与者一步步走向规划中的未来。能够具备一定的“自我实现”预言的系统也就具备了初步级别的集体意识,因此,拯救2050计划也便成为了一套“唤醒”行星级集体智能的计划。人们可以事先设定一个具体的时间点,例如2050年,然后系统开始收集各种关于2050年未来样貌的预测信息,从而自动聚合生成一个关于2050年的“预测世界”。如果关于2050年的预测结果并不乐观,而该系统能够以自我实现预言的方式来运作,那么系统应能早在2050到来之前就可以引导、影响人类关于2050年的预期,从而拯救2050的结果。这套系统将极有可能是解决目前人类面临的气候危机技术奇点等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

背景

2022年底-2023年初,ChatGPT的横空出世使得人们看到了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的初步雏形。然而,科技界、政府、乃至整个人类都并没有为超级人工智能的到来做好充足的准备。另一方面,2020年代的人类社会并不太平,一方面全球性的气候危机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全球15个临界点已经被激活了9个,人类正在朝向一个无可挽回的环境巨变而演进。于此同时,新冠病毒所造成的全球级别的大流行刚刚结束,持续了一年多的俄乌战争还在继续,中美贸易摩擦和大国竞争正在愈演愈烈,世界一片繁荣的表象背后实际上蕴藏了无限人类以及行星级别的危机。

根据Geoffrey West的有关城市的规模法则(Scaling Law)理论以及开放系统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科技进步与熵产生相伴而生,因此,每一次人工智能的巨大超越都为全球性的危机创造了相应的基础。超级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潜在影响包括以二氧化碳排放形式所表现的熵产生,而且根据类摩尔定律,这一碳排放的规模将会以超指数的方式增长,因而必然会造成对环境的巨大破坏,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真正奇点临近很可能是超级人工智能的实现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彻底崩溃相伴而生的。

如何解救这一危机?解决不可回避的奇点危机只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外星殖民,另一种就是自稳态重定向(Homeostatic Reorientation)式的觉醒。第一种方式并不改变人类无限扩展的发展模式,通过移民外星球而获得人类文明火种的延续。然而,这种方案的可行性是微乎其微的,这背后存在着所谓费米悖论的“证据”。也就是,如果银河系中其它星球文明先我们遇到了不可回避的奇点(事实上,外星存在超越地球文明的其它文明的概率不可忽略),并且他们同样采用延续文明扩张的方案来规避奇点,则它们应该早就被我们观察到了。而之所以迄今为止,我们并没有看到类似的外星文明出现,则极有可能是这类文明在超越奇点之前就已经毁灭了,亦或者是他们并没有采取这种解决问题的模式,而是选择了另一条路径。

另一条路径则是自稳态重定向,也就是人类需要改变无限扩张的发展模式,转而演变为一种自稳态(Homeostatic)的发展模式,即维持在满足自身基本需求的最小能量消耗状态就可以了,从而终止无休止的扩张与熵产生。越来越多的人渐渐认识到:要想在全球级别形成一种集体的自稳态模式,就必须让全球整体形成一个集体意识,这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说,人类与机器整体要形成一个统一的行星级意识系统,从而对自我的行为进行认知和监控。而一个行星级别的预测系统则是达成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集智俱乐部升级了早期的参与的2050计划,而形成了一个所谓的拯救2050的计划,其目的就是要促成一个行星级别的大型预测平台的构建作为其目标,从而促成全球意识的觉醒。

历史

拯救2050这一计划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2017年,这一年集智俱乐部组织出版了走近2050这一本众包图书。在该书中,集智俱乐部详细描述了集体注意力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情景。同一年,关于2050年预测的书籍还有一本书,叫做《2050人类大迁徙》,这是一本关于全球环境巨变的书籍,它同样描绘了一种人类未来,但是却与走近2050中的人类未来大相径庭。那么,到底哪一种未来更贴近现实呢?这一问题激发了集智俱乐部创始人、走近2050一书的主要作者张江关于未来的思考。张江很快认识到,与其一味地猜测2050年的未来场景,不如号召各行各业的人共同对2050年展开预测,如果能有这么一种平台,来汇总不同行业的预测结果,那将会让2050年的未来更加清晰可见。与此同时,如果参与预测的人越来越多,则这一预测平台就会逐渐从一个预测平台转变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的平台。于是,在这个时机,张江提出了参与的2050计划,这便是拯救2050计划的雏形。

然而,自2017年以后,虽数次想推进这一计划却始终没有太大进展。主要原因是,该计划所牵扯到的领域过多,实施起来难度太大。然而,到了2023年,随着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获得巨大突破,因此通过语言的方式综合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具备了可能性,于是该计划又一次被提起,并以新的方式展现。

可行性分析

我们将从技术发展和社会实践两个大的方向论证该项目的可行性。

技术发展

首先,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构建这样的全球预测平台是可行的。我们将从人工智能技术、众包预测技术,以及其它领域的发展分别论述这种大尺度的预测的可行性。

人工智能

站在2023年这个时间点,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从“大数据”到“大模型”的转变,而接下来的下一个阶段,将有可能是“大预测”。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大互联网平台级公司汇聚了海量的数据,如何从这些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成为了人们面临的重要难题。面对大数据,传统的以符号推理为基础的第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以深度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技术为主导的第二代人工智能成为了处理大数据的有利武器。随着人们将网络的层数设计得越来越深,随着模型的参数量逐级增大,人们发现,只要有海量数据的存在,神经网络就仿佛可以无限地提升、延展其能力。特别是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随着模型参数量的不断提升,竟然能获得令人吃惊的所谓的涌现能力

进一步,大模型的发展将突破传统的语言模式,而朝向多模态和多领域的方向进一步延展。因此,我们可以预想到,不同的领域只要有数据的存在,都会构建该领域的大模型,而这些大模型的出现将会大大提高该领域的预测准确度。以天气系统为例,天气系统的大模型已经出现了,通过学习海量的历史数据,该模型可以掌握天气系统的运行规律,从而为更加精准而长期的预测奠定了基础。

然而,很多现实中的复杂问题,其难点并不在于一两个特定的领域,而是在不同系统之间的互动和耦合。以天气系统为例,很可能精准的天气预报不仅仅与天气系统有关,还会跟地球系统,乃至太阳系系统有关,也会与人类的大规模活动有关。所以,要想提升复杂系统的预测效果,就必须融合多种系统的预测水平,并融合不同领域的预测,这就是前文提到的大预测

要实现多个领域模型进行融合的大预测技术,就必须产生融合多种预测结果的技术。由于不同领域的、不同范围的预测是针对不同的时间点,并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完成的,因此,要融合多种模型的结果,就必须对数据进行多尺度的融合,这就需要多模态融合技术的出现。如果将所有的预测都转换为语言,那么目前的大语言模型技术已可以胜任这一需求。

众包与Web3.0

能够完成预测任务不仅仅依靠人工智能的力量, 同样可以依靠人类的群体智能,这就要用到众包人类计算等技术。目前,为了完成预测任务,已有多种基于预测市场众包平台被开发出来,例如对总统选举进行预测的平。这些技术都已经可以实现。

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激励不同个人,不同机构参与到预测技术中来,拯救2050计划需要建立一种激励机制,这可以通过结合Web3.0技术加以实现。

其它领域的发展

全球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目前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例如,全球气候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研究对象,人们正在试图提升对全球气候系统的预测能力。再如,全球人口系统的预测问题、经济系统的预测都可以被纳入拯救2050计划的考虑范围之内。然而,这些领域的发展大多只局限在一两个领域,通过一种非常粗糙的方式进行预测,因此无法考虑全球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虽然一些早期的基于动力系统的全球预测系统模型考虑了跨领域的交互作用,但是这与目前的基于AI大模型技术的预测还相差甚远。但是,这些分领域的研究对于拯救2050计划来说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社会实践

从社会实践意义上来说,这一计划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都希望自己能够准确地掌握未来的信息。因此,自古以来,预测技术始终是人类热衷于开发的一项技术,从易经占卜数学模型再到今天的人工智能技术,预测都是一个核心的问题。然而,传统的预测方式往往过于片面和单一,而且不同人、不同机构作出的预测彼此之间并没有形成交集,这就使得预测问题的求解始终无法突破其规模和精度的限制。然而,正如成功地预测少数股票的涨落能够获得巨大的投资回报一样,一项成功的预测是可以为人们带来巨大的价值反馈的。因此,一个众多预测的聚合平台呼之欲出。

这一预测聚合平台与今天的搜索引擎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首先,搜索引擎是通过网络爬虫等技术手段,将互联网上的所有信息都搜集起来,并加以一定的整理和展示。与此同时,当用户输入想查询的信息后,搜索引擎就可以反馈相应的搜索结果。同样的道理,一个预测的大规模聚合平台也可以通过收集各类预测模型和预测判断,而形成一个庞大的未来“事实”的预测数据库。同样,每个用户可以像使用搜索引擎的方式一样在这样的预测聚合平台上搜索关于未来的信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将这样的搜索引擎成称为“未来引擎”。

随着预测技术的提高,以及众多预测结果的汇聚,系统给出的预测将会越来越准确,从而可以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慢慢地,随着加入人越来越多,则系统将有可能演化成为一个自我实现预言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