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复杂网络中的因果涌现

来自集智百科 - 复杂系统|人工智能|复杂科学|复杂网络|自组织
相信未来讨论 | 贡献2024年9月1日 (日) 17:39的版本 (建立内容为“因果涌现理论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是在涌现复杂系统理论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新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果涌现理论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是在涌现复杂系统理论的背景下逐渐形成,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Metaphysics》中,涌现的概念初现端倪,他认为整体是超越于部分的简单加总,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0世纪40年代,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冯·诺伊曼通过研究系统及其因果反馈回路,开创了早期的复杂系统理论研究[1]。1999年,经济学家杰弗里•戈尔茨坦 Jeffrey Goldstein在《Emergence》杂志上提出了现有的对“涌现”的定义[2]。戈尔茨坦最初将涌现定义为:“在复杂系统自组织过程中产生的新颖而连贯的结构、模式和性质”。2013年,Erik Hoel和他的团队首次提出了因果涌现理论[3],使用有效信息(Effective Information, EI)来量化离散马尔科夫动力学系统的因果性强弱。

  1. Wiener, N. (2019). Cybernetics or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Animal and the Machine. MIT press.
  2. Goldstein, Jeffrey. "Emergence as a Construct: History and Issues". Emergence. 1.1 (1999): 49-72.
  3. 引用错误:无效<ref>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1的引用提供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