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857字节 、 2020年9月17日 (四) 15:45
无编辑摘要
第13行: 第13行:  
拉马克的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和华丁顿的遗传同化论。[参考译文]所有的理论都解释了有机体是如何通过适应性遗传变化来应对环境变化的
 
拉马克的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和华丁顿的遗传同化论。[参考译文]所有的理论都解释了有机体是如何通过适应性遗传变化来应对环境变化的
 
  --~英文wiki无此段
 
  --~英文wiki无此段
 +
—-[[用户:不思议|不思议]]([[用户讨论:不思议|讨论]]) 【审校】“所有的理论都解释了有机体”一句中的“有机体”改为“生物体”
    
In [[evolutionary biology]], the '''Baldwin effect''' describes the effect of learned behavior on evolution. In brief, [[James Mark Baldwin]] and others suggested during the [[eclipse of Darwinism]]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that an organism's ''ability to learn'' new behaviors (e.g. to acclimatise to a new stressor) will affect its reproductive success and will therefore have an effect on the genetic makeup of its species through [[natural selection]]. Though this process appears similar to [[Lamarckism|Lamarckian evolution]], Lamarck proposed that living things ''inherited'' their parents' acquired characteristics. The Baldwin effect has been independently proposed several times, and today it is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part of the [[Modern synthesis (20th century)|modern synthesis]].
 
In [[evolutionary biology]], the '''Baldwin effect''' describes the effect of learned behavior on evolution. In brief, [[James Mark Baldwin]] and others suggested during the [[eclipse of Darwinism]]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that an organism's ''ability to learn'' new behaviors (e.g. to acclimatise to a new stressor) will affect its reproductive success and will therefore have an effect on the genetic makeup of its species through [[natural selection]]. Though this process appears similar to [[Lamarckism|Lamarckian evolution]], Lamarck proposed that living things ''inherited'' their parents' acquired characteristics. The Baldwin effect has been independently proposed several times, and today it is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part of the [[Modern synthesis (20th century)|modern synthesis]].
第19行: 第20行:     
在'''<font color="#ff8000">演化生物学 Evolutionary Biology</font>'''中,'''<font color="#ff8000">鲍德温效应 Baldwin Effect</font>'''描述了习得行为对进化的影响。简而言之,在19世纪末'''<font color="#ff8000">达尔文主义 Darwinism</font>'''的衰落期间,'''詹姆斯·马克·鲍德温 James Mark Baldwin'''及其他一些人提出,生物体学习新行为的能力(如为了适应新的压力)会影响其繁殖,进而会通过'''<font color="#ff8000">自然选择 Natural Selection</font>'''影响其物种的基因组成。这个过程似乎与'''<font color="#ff8000">拉马克主义 Lamarckism</font>'''中相似,但拉马克认为生物继承了其父母后天获得的特性。鲍德温效应已独立提出过多次,如今普遍认为其为'''<font color="#ff8000">现代进化综论 Modern Evolutionary Synthesis</font>'''的一部分。
 
在'''<font color="#ff8000">演化生物学 Evolutionary Biology</font>'''中,'''<font color="#ff8000">鲍德温效应 Baldwin Effect</font>'''描述了习得行为对进化的影响。简而言之,在19世纪末'''<font color="#ff8000">达尔文主义 Darwinism</font>'''的衰落期间,'''詹姆斯·马克·鲍德温 James Mark Baldwin'''及其他一些人提出,生物体学习新行为的能力(如为了适应新的压力)会影响其繁殖,进而会通过'''<font color="#ff8000">自然选择 Natural Selection</font>'''影响其物种的基因组成。这个过程似乎与'''<font color="#ff8000">拉马克主义 Lamarckism</font>'''中相似,但拉马克认为生物继承了其父母后天获得的特性。鲍德温效应已独立提出过多次,如今普遍认为其为'''<font color="#ff8000">现代进化综论 Modern Evolutionary Synthesis</font>'''的一部分。
  −
  --[[用户:不思议|不思议]]([[用户讨论:不思议|讨论]]) 【审校】“生物体学习新行为的能力”一句中的“生物体”改为“有机体”
      
   --[[用户:不思议|不思议]]([[用户讨论:不思议|讨论]]) 【审校】“如为了适应新的压力”一句中的“压力”改为“压力源”
 
   --[[用户:不思议|不思议]]([[用户讨论:不思议|讨论]]) 【审校】“如为了适应新的压力”一句中的“压力”改为“压力源”
第35行: 第34行:  
1896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马克·鲍德温在一篇名为《进化的新因素》的论文中提出了这一效应(1987年又发表了第二篇论文)。该文提出了一种针对一般学习能力的具体选择机制。正如'''罗伯特·理查兹 Robert Richards'''解释的那样:
 
1896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马克·鲍德温在一篇名为《进化的新因素》的论文中提出了这一效应(1987年又发表了第二篇论文)。该文提出了一种针对一般学习能力的具体选择机制。正如'''罗伯特·理查兹 Robert Richards'''解释的那样:
    +
  --[[用户:不思议|不思议]]([[用户讨论:不思议|讨论]]) 【审校】删去“(1987年又发表了第二篇论文)”
 
   --[[用户:不思议|不思议]]([[用户讨论:不思议|讨论]]) 【审校】“提出了这一效应”一句后面加上“,该效应当时还未曾命名”
 
   --[[用户:不思议|不思议]]([[用户讨论:不思议|讨论]]) 【审校】“提出了这一效应”一句后面加上“,该效应当时还未曾命名”
   第95行: 第95行:  
被选择留存的后代往往具有更强的学习新技能的能力,而不仅局限于基因编码的相对固定的能力。实际上,它强调以下事实:一个物种或群体的持续行为可以影响其进化。在'''<font color="#ff8000">演化发育生物学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al biology</font>'''的文献中,“鲍德温效应”得到了更好的理解——生物体由于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的特征或性状变化逐渐被同化到其发育遗传或表观遗传库中。用'''丹尼尔·丹尼特 Daniel Dennett'''的话来说,
 
被选择留存的后代往往具有更强的学习新技能的能力,而不仅局限于基因编码的相对固定的能力。实际上,它强调以下事实:一个物种或群体的持续行为可以影响其进化。在'''<font color="#ff8000">演化发育生物学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al biology</font>'''的文献中,“鲍德温效应”得到了更好的理解——生物体由于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的特征或性状变化逐渐被同化到其发育遗传或表观遗传库中。用'''丹尼尔·丹尼特 Daniel Dennett'''的话来说,
   −
 
+
 
   
<blockquote>
 
<blockquote>
   第108行: 第107行:     
由于鲍德温效应,可以说物种通过表型(个体)探索附近可能性的空间,预先测试了特定不同设计的功效。若由此发现一个特别适宜的环境,该发现将导致新的选择压力: 在适应环境中,更接近此发现的生物体将较其他生物体有明显的优势。
 
由于鲍德温效应,可以说物种通过表型(个体)探索附近可能性的空间,预先测试了特定不同设计的功效。若由此发现一个特别适宜的环境,该发现将导致新的选择压力: 在适应环境中,更接近此发现的生物体将较其他生物体有明显的优势。
 +
 +
  --[[用户:不思议|不思议]]([[用户讨论:不思议|讨论]]) 【审校】“由于鲍德温效应,可以说物种通过表型(个体)探索附近可能性的空间,预先测试了特定不同设计的功效”一句改为“由于鲍德温效应的影响,可以说物种通过对附近可能性空间的表型(个体)探索来预先测试特定不同设计的功效”
 +
  --[[用户:不思议|不思议]]([[用户讨论:不思议|讨论]]) 【审校】“在适应环境中,更接近此发现的生物体将较其他生物体有明显的优势”一句改为“在已经适应了的旧环境中,更接近发现的新环境的生物体将较其他生物体有明显的优势。”
    
</blockquote>
 
</blockquote>
6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