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删除10,228字节 、 2024年5月27日 (星期一)
先从翻译论文开始,将纯思辨性内容删除。
第1行: 第1行: −
正文是对<nowiki/>http://arxiv.org/abs/cond-mat/9907176v2<nowiki/>文章的翻译
+
翻译自 http://arxiv.org/abs/cond-mat/9907176v2
    
标题
 
标题
第13行: 第13行:  
(2008年2月1日)
 
(2008年2月1日)
   −
摘要
        −
计算力学是一种方法,用来结构化复杂性,定义一个过程的因果态,并给出一个找出它们的步骤。我们展示了因果态的表示-一个ε机制-拥有最小复杂度的同时又能拥有最准确预测能力。我们在ε机制优化和识别上,以及如何将ε机制同其他表征相比较上,建立了几个结果。更多结果是关于测量从ε机制到一些遍历及信息理论获得的随机性和结构复杂度。
+
计算力学是一种方法,用来结构化复杂性,定义一个过程的因果态,并给出一个找出它们的步骤。我们揭示了因果态的表达-一个ε机制-拥有最小复杂度的同时又能拥有最准确的预测能力。我们在ε机制优化和识别上,以及如何将ε机制同其他表征相比较上,建立了几个结果。更多结果是关于测量从ε机制到一些遍历及信息理论获得的随机性和结构复杂度。
    
圣塔菲研究所 研究论文 99-07-044
 
圣塔菲研究所 研究论文 99-07-044
第45行: 第44行:     
有组织的物质在自然界中是广泛存在的,物理学的分支应该可以处理它-统计力学-只是缺乏一致性,原则性的方式去描述,测量,以及检测这么多自然展示出来的不同结构。
 
有组织的物质在自然界中是广泛存在的,物理学的分支应该可以处理它-统计力学-只是缺乏一致性,原则性的方式去描述,测量,以及检测这么多自然展示出来的不同结构。
  −
以下是个人的一些整理
  −
  −
因果态和计算力学中存在大量的大S,小s,和花S等符号。对于有些人,这些符号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为很多人一生就从事某几种职业,轨迹就那么多。或许形成了一个组织,才是一个大S,而个体就是小s了。花S可能就是互相促进的一些道路吧。
  −
  −
因果态定义
  −
  −
[[文件:因果态定义.png|替代=|无框|635x635像素]]
  −
  −
  −
  −
这是一个恒等式,左侧是符号,右集是幂集的内容,具体解析如下:
  −
  −
[[文件:因果态定义公式解析.png|无框|953x953像素]]
  −
  −
上述的因果态公式可以看成是这定义,我们也可以去可以根据这个定义,去寻找满足条件的s。条件就是两个概率要相等。
  −
  −
[[文件:因果态定义参数和结果.png|无框|894x894像素]]
  −
  −
上式是因果态的定义,以及对这个定义式的一些简单的认识。我们可以认为是从随机过程[[文件:计算力学的随机过程.png|无框|38x38像素]]定义出因果态,花体的[[文件:第i个因果态符号.png|无框|27x27像素]]代表第i个因果态,所有因果态用[[文件:所有因果态符号.png|无框|31x31像素]]来表示。
  −
  −
计算力学除了因果态ε外,还有另一半就是状态转移:
  −
  −
[[文件:状态转移定义.png|无框|677x677像素]]
  −
  −
这个定义看上去不太直观,我们附上文字的内容
  −
  −
[[文件:状态转移定义的个人解析1.png|无框|439x439像素]]
  −
  −
薛老师是读书会的主讲人,讨论了满足这个定义的存在性。因果态的一个理解是,给定一段历史,有一个对将来的预测,它后续历史也有一个对将来的预测,预测的两个概率要相等。个人理解存在性可能需要用更深层的理论证明。
  −
  −
这里只是因果态的定义,在因果态结合状态转移才形成“计算力学”的ε机制。
  −
  −
因果态和状态转移有序组构成了ε机制
  −
  −
[[文件:伊普西隆机器的定义.png|无框]]
  −
  −
也可以用所有因果态和转换表示
  −
  −
[[文件:伊普西隆机器的另一种表示.png|无框]]
  −
  −
至此,我们完成了“计算力学”的主要定义。
  −
  −
我们一般将随机过程看成是线条状的,但不知为何在论文中它可以形成一个“面”,然后可以被划分成不同的“部分”。令人想到的是蛋白质的折叠,不知到这两者是否有关系。
  −
  −
从个人视角出发,历史是一天天形成的轨迹,有两点一线,也有新的突破。最初对能折叠历史的印象,会是一种分形结构:
  −
  −
[[文件:过程的最初印象.png|无框|412x412像素]]
  −
  −
这种绕曲的结构如何形成水池和做划分的呢?需要请教大家。文章中的引文【90】和【91】有提到“来自时间序列的几何形状”,里面可能有相应的方法,引文【92】从数据序列估计最小动态等式,也有可能涉及。
  −
  −
文章中的“过程(Process)”是位于“整体(Ensemble)”空间的,所以这种最初印象可能不正确。
  −
  −
在文章中找到了原始的定义
  −
  −
[[文件:过程严格定义的一种想法.png|无框|456x456px]]
  −
  −
Ω是A<sup>Z</sup>的无限序列,这里Z是A的上标,是表示幂集吗?如果是,Ω等于一个幂集,这其中发生了什么?让我们再回顾下这个过程,A加上标Z变成幂集,然后赋给Ω,Ω经过Ti的映射又变回A',此A非彼A'?
  −
  −
期待大家的批评指正,谢谢!
  −
  −
  −
== ======== ==
  −
初看这篇文章,开头有对自然的描述,还是容易理解的,但到符号部分就很烧脑了。我们既然读到了这篇文章,还是想办法把其中的内容串起来,使用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经验,结合自然规律就是一种串联的方式。我们从数字的发展史开始:
  −
  −
[[文件:自然模式与符号系统.png|无框|808x808像素]]
  −
  −
  −
  −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符号的产生与发展,与自然及社会成员间的交互是密不可分的。这种与自然或成员的交互可以定义概念,而一个概念的记录形式有多种,呈现一种概率分布,经过交互后,可形成新的分布。这些不同的概念又可以有不同的结合,当时人们并不清楚这些结合的含义,最后的含义可以赋与,也可以涌现。
  −
  −
从读书会的文章,我们识别出社会到符号的一种可能是结构,这个结构中,自然到社会,属于生物学家的专业,社会到计数,属于历史学家的专业,符号到语言,有语言学家在专精这一块。我们只是在计数到符号这一过程做点耕耘。我们结合社会化大生产,来补充文章中的变换、零点,并结合实际案例,来打破传统的计算过程,迎接新的挑战。
  −
  −
Morphs(变换)
  −
  −
天上不会掉馅饼!馅饼是由粮食做出来的,在制做过程中凝聚了大量的人类智慧和劳动。所以在一个由人类组成的特定类型组织中,变换无所不在。作为社会一员,希望大家都能掌握一种变换法则,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
  −
零点
  −
  −
文章论述过程中有大量measure 0和λ, the null sequence.起码系统中是允许这样的元素存在的,这样元素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
  −
逆运算
  −
  −
传统的计算都是正向的,比如先有火车,再有座位。但也可以逆向,需要多少座位,再去找火车。我们可以去尽量满足需求,但也要尽量避免系统陷入不稳定。
  −
  −
[[文件:需求与产品及其变换建模.png|无框|460x460像素]]
  −
  −
难题与智能
  −
  −
在混沌课程中,有介绍种群增长模型,它是一个指数增长。每次采样,我们认为是一次迭代。将它写成微分方程
  −
  −
dN(t)/dt = rN(t)
  −
  −
这是没有考虑环境的压力下的,一个生态学假设。引入环境压力后,模型就呈现Logistic形式:
  −
  −
dN(t)/dt = rN(t)(1-N(t)/K)
  −
  −
如果将“1-N(t)/K”看作是抑制项,那是否可以从促进和抑制作用,来看待智能?地球迈入人类纪,怎么更好地理解“科技以人为本”?
  −
  −
循环群
  −
  −
循环群是说,某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和历史上的阶段相似。数学上的定义是相等,但我们研究的系统,大部分是开放的。所以发展到一定阶段,跟历史接近就可以了。循环群不单用来研究历史,也可以用来研究时序数据,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齿轮曲轴连杆结构。如果你单看某根杆,是难以彻底理解轮杆结构的工作机制,如果试着把轮杆结构的一个大循环梳理出来,就容易理解了。“机器”大多数时候,是一个往复运动。把这个往复运动抽象成循环群,再辅以蒸汽机整体在“世界”中的运动,基本上能把握到脉络。
  −
  −
重新认识循环群,也是受阴阳五行的启发。有人把五行细化为能量的循环,但他没有把循环封闭,而是下次循环和上次接近,这样更容易使用分形和耗散结构去分析。我个人了解五行,也是想知道相生相克,毕竟就算是蒸汽机的齿轮曲轴连杆结构,也是A和B机构受到挤压,使得C机构以指定方式运动。人生就该多姿多彩,幸好集智上线了“混沌”的课程,所以大家可以想想,熟练工作,循环多次,下一次该多大程度接近起点?
  −
  −
最近看了一下循环群的定义和性质,大致是幂(同一运算迭代)运算到某个值,接近开始位置。循环群是一类被完全解决的群,虽然不知道是啥意思,但以地球和三体来类比,地球有生命,其实是它的轨道还算可以预测;而三体只是想象的过程,在其中寻找稳定结构或秩序,应该是有一定难度的。从计算力学的角度来看,完全优化的轨迹,就是决定论的范畴。地球的轨迹和生态,是完整的循环吗?
  −
  −
[[文件:传统哲学与近世代数-20230205.png|无框|1080x1080像素]]
  −
  −
近世代数当中,从代数系统介绍到循环群时,逐步引入运算,直到幂(指数)。在现实的复杂系统中,更容易观测的运算可能是幂,因为时空是并发的。观测单个运算,才有加法和乘法。意思其实是,很多事物,成品是幂率,但你要理解它,却要从代数系统开始。这是数学语言,音乐有自己的语言,建筑也是。一般音乐有一个特点,由主音开始,随着旋律的进行,各音不断出现,最后结束时会回到主音,和循环群的特点很好的匹配。成品是台上的东西,你能看到幂率和分形,也就是台上的二分钟。但台下数年功,却不容易被看到,有前进,也有迂回。
  −
  −
在理解记忆近世代码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分岔。循环群和元素的阶容易弄混,元素的阶是指该元素幂次n后等于单位元。i=根号-1。
  −
  −
[[文件:虚数i的幂次的集合-20230606.png|替代=元素的幂集|无框|1127x1127像素]]
  −
  −
自己之所以找不到方向,一直在迂回,是因为没有找到共轭对象,消解负面情绪,导致危害社会。待明确对象以后,形成共轭结构,就能朝着祖国号召着方向,有节奏地前进。
  −
  −
抽象代数中,共轭的定义为:
  −
  −
[[文件:抽象代码-共轭.png|无框|487x487像素]]
  −
  −
在这个定义中,存在元素和它的逆,但在物元模型中,定义则没有这么严格。物元的共轭性我们可以用“斐波那契(兔子)数列”的通项公式来体现。
  −
  −
[[文件:斐波那契(兔子)数列.png|无框|1038x1038像素]]
  −
  −
我们可以使用该数列的通项公式,来发现它的共轭性:
  −
  −
[[文件:斐波那契数列通项公式 202305081700.jpg|无框|650x650像素]]
  −
  −
看过公式,我们再来看自然中的事物,比如“共轭牛”:
  −
  −
[[文件:木车-集智-共轭牛-202305081.png|无框|709x709像素]]
  −
  −
物元共轭的两面,共同构成事物,共同推动事物运动。
  −
  −
另外以前对“金木水火土”一直理解不了,只要认为它代表抽象概念,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见的东西少,理解起来有困难,见的多了,自己也会学着归纳总结。借助复杂系统的因果与多层网络,很多事情就理顺了。
  −
  −
谢谢大家!
 
128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