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170字节 、 2024年2月21日 (星期三)
第25行: 第25行:  
<math>u</math>和<math>x</math>的动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math>ux</math>的联合效应是由抑制还是促进所主导。在<math>\tau_d\gg \tau_f</math>和大<math>U</math>的参数区域,一个初始动作电位会导致<math>x</math>大幅下降,需要很长时间恢复;因此,突触是以STD为主(图1B)。在<math>\tau_f \gg \tau_d</math>和小<math>U</math>的参数区域,突触效能会逐渐通过动作电位增加,因此突触以STF为主(图1C)。这个现象学模型成功地再现了在许多皮层区域观察到的抑制和促进突触的动力学。
 
<math>u</math>和<math>x</math>的动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math>ux</math>的联合效应是由抑制还是促进所主导。在<math>\tau_d\gg \tau_f</math>和大<math>U</math>的参数区域,一个初始动作电位会导致<math>x</math>大幅下降,需要很长时间恢复;因此,突触是以STD为主(图1B)。在<math>\tau_f \gg \tau_d</math>和小<math>U</math>的参数区域,突触效能会逐渐通过动作电位增加,因此突触以STF为主(图1C)。这个现象学模型成功地再现了在许多皮层区域观察到的抑制和促进突触的动力学。
   −
[[Image:Fig1A_short_term_plasticity.png|400px]]
+
 
[[Image:Fig1B_short_term_plasticity.png|350px]]
+
[[Image:Fig1A_short_term_plasticity.png|400px|链接=Special:FilePath/Fig1A_short_term_plasticity.png]]
[[Image:Fig1C_short_term_plasticity.png|350px]] <br />
+
[[Image:Fig1B_short_term_plasticity.png|350px|链接=Special:FilePath/Fig1B_short_term_plasticity.png]]
 +
[[Image:Fig1C_short_term_plasticity.png|350px|链接=Special:FilePath/Fig1C_short_term_plasticity.png]] <br />
 
图1. (A) 由Eqs.{{EquationNote|1}}和{{EquationNote|2}}给出的STP的现象学模型。 (B) 由STD主导的突触产生的突触后电流。神经元发射率<math>R=15</math>Hz。参数<math>A=1</math>,<math>U=0.45</math>,<math>\tau_s=20</math>ms,<math>\tau_d=750</math>ms,和<math>\tau_f=50</math>ms。 (C) STF主导的突触的动态。参数<math>U=0.15</math>,<math>\tau_f=750</math>ms,和<math>\tau_d=50</math>ms。
 
图1. (A) 由Eqs.{{EquationNote|1}}和{{EquationNote|2}}给出的STP的现象学模型。 (B) 由STD主导的突触产生的突触后电流。神经元发射率<math>R=15</math>Hz。参数<math>A=1</math>,<math>U=0.45</math>,<math>\tau_s=20</math>ms,<math>\tau_d=750</math>ms,和<math>\tau_f=50</math>ms。 (C) STF主导的突触的动态。参数<math>U=0.15</math>,<math>\tau_f=750</math>ms,和<math>\tau_d=50</math>ms。
 +
     
36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