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362字节 、 2024年7月14日 (星期日)
第114行: 第114行:     
文中作者对比了状态转移矩阵的<math>EI</math>和<math>\Gamma</math>,对比图a,b发现对于不同的状态转移矩阵,<math>EI</math>降低,<math>\Gamma</math>也同步降低。进一步对比粗粒化前后的效果,其中图d是对图c状态转移矩阵的粗粒化,对比归一化后的指标发现,由于粗粒化后的宏观状态转移矩阵是一个确定性系统,因此,在指标<math>eff</math>和<math>\gamma</math>都达到了最大值1。
 
文中作者对比了状态转移矩阵的<math>EI</math>和<math>\Gamma</math>,对比图a,b发现对于不同的状态转移矩阵,<math>EI</math>降低,<math>\Gamma</math>也同步降低。进一步对比粗粒化前后的效果,其中图d是对图c状态转移矩阵的粗粒化,对比归一化后的指标发现,由于粗粒化后的宏观状态转移矩阵是一个确定性系统,因此,在指标<math>eff</math>和<math>\gamma</math>都达到了最大值1。
 +
    
====其他(Dynamic independence等)====
 
====其他(Dynamic independence等)====
第151行: 第152行:     
动力学独立的概念广泛适用于多种复杂动态系统,包括神经系统、经济过程和进化过程。通过粗粒化方法,可以将高维微观系统简化为低维宏观系统,从而揭示出复杂系统中的突现结构。
 
动力学独立的概念广泛适用于多种复杂动态系统,包括神经系统、经济过程和进化过程。通过粗粒化方法,可以将高维微观系统简化为低维宏观系统,从而揭示出复杂系统中的突现结构。
 +
 +
[[文件:动力学解耦例子.png|500*500像素|居中|缩略图|线性动力学解耦例子]]
 +
文中,作者在线性系统中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流程是:1)使用线性系统生成参数与规律;2)设定粗粒化函数;3)得到转移熵的表达式;4)优化求解最大脱耦合率的粗粒化方法(对应最小转移熵)。
    
===几种因果涌现理论比较===
 
===几种因果涌现理论比较===
1,906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