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1行: 第1行:  
基于有效信息的因果涌现理论是该领域最早提出的一种用于定量刻画因果涌现强度的方法。该方法由Erik Hoel等人提出,其基本思想是将微观系统进行粗粒化后,使用一种因果效应度量指标[[有效信息]]来量化一个马尔科夫动力学的因果性强弱改变。如果粗粒化后的宏观系统的有效信息大于微观系统,那么就认为发生了因果涌现。
 
基于有效信息的因果涌现理论是该领域最早提出的一种用于定量刻画因果涌现强度的方法。该方法由Erik Hoel等人提出,其基本思想是将微观系统进行粗粒化后,使用一种因果效应度量指标[[有效信息]]来量化一个马尔科夫动力学的因果性强弱改变。如果粗粒化后的宏观系统的有效信息大于微观系统,那么就认为发生了因果涌现。
   −
== 简介 ==
+
== 起源 ==
    
2013年,Erik Hoel在文章<ref>Hoel, E.P., Albantakis, L. and Tononi, G. Quantifying causal emergence shows that macro can beat micro[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3, 110(49), 19790-19795.</ref>中首次使用[[有效信息]]指标定量刻画涌现现象,并提出了因果涌现理论。在该理论框架中,微观层次的因果机制是完全确定的,宏观层次是通过对微观元素在时间或(和)空间水平进行粗粒化来定义,因此,宏观的因果机制都随附于微观机制产生;尽管微观的因果机制是最完整的,但粗粒化后的宏观因果相互作用可以优于微观层次。该理论提出的因果效应计算指标为有效信息,度量的是将因变量干预为均匀分布后,因变量和果变量之间的互信息大小,反映机制对可能的过去和未来状态约束强度。
 
2013年,Erik Hoel在文章<ref>Hoel, E.P., Albantakis, L. and Tononi, G. Quantifying causal emergence shows that macro can beat micro[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3, 110(49), 19790-19795.</ref>中首次使用[[有效信息]]指标定量刻画涌现现象,并提出了因果涌现理论。在该理论框架中,微观层次的因果机制是完全确定的,宏观层次是通过对微观元素在时间或(和)空间水平进行粗粒化来定义,因此,宏观的因果机制都随附于微观机制产生;尽管微观的因果机制是最完整的,但粗粒化后的宏观因果相互作用可以优于微观层次。该理论提出的因果效应计算指标为有效信息,度量的是将因变量干预为均匀分布后,因变量和果变量之间的互信息大小,反映机制对可能的过去和未来状态约束强度。
2,435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