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集智百科 - 复杂系统|人工智能|复杂科学|复杂网络|自组织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59行: 第59行:
  
 
*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1.1 古今系统思想概述
+
::1.1 古今系统思想概述   1.2 系统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1.3 系统科学的体系结构和重要地位
1.2 系统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1.3 系统科学的体系结构和重要地位
 
  
 
*第2章 基本概念与方法
 
*第2章 基本概念与方法
2.1 系统、结构、层次
+
::2.1 系统、结构、层次
 
2.2 环境、行为、功能
 
2.2 环境、行为、功能
 
2.3 状态、演化、过程
 
2.3 状态、演化、过程
第71行: 第69行:
  
 
*第3章 连续动态系统
 
*第3章 连续动态系统
3.1 连续动态系统的数学描述
+
::3.1 连续动态系统的数学描述
 
3.2 轨道、暂态、定态
 
3.2 轨道、暂态、定态
 
3.3 稳定性
 
3.3 稳定性
第81行: 第79行:
  
 
*第4章 离散动态系统
 
*第4章 离散动态系统
4.1 离散映射与离散动力学
+
::4.1 离散映射与离散动力学
 
4.2 离散混沌
 
4.2 离散混沌
 
4.3 几种自动器网络模型
 
4.3 几种自动器网络模型
第87行: 第85行:
  
 
*第5章 系统的随机性
 
*第5章 系统的随机性
5.1 随机过程与随机涨落
+
::5.1 随机过程与随机涨落
 
5.2 主方程和福克尔-普朗克方程
 
5.2 主方程和福克尔-普朗克方程
 
5.3 随机网络模型
 
5.3 随机网络模型
  
 
*第6章 系统的自组织
 
*第6章 系统的自组织
6.1 自组织与他组织
+
::6.1 自组织与他组织
 
6.2 两种有序原理
 
6.2 两种有序原理
 
6.3 自组织理论
 
6.3 自组织理论
第98行: 第96行:
  
 
*第7章 简单巨系统
 
*第7章 简单巨系统
7.1 简单系统与简单巨系统
+
::7.1 简单系统与简单巨系统
 
7.2 熵——简单巨系统的基本概念
 
7.2 熵——简单巨系统的基本概念
 
7.3 数学模型
 
7.3 数学模型
第105行: 第103行:
  
 
*第8章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第8章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8.1 CAS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概念
+
::8.1 CAS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概念
 
8.2 个体怎样适应和学习
 
8.2 个体怎样适应和学习
 
8.3 从个体到全局——回升模型
 
8.3 从个体到全局——回升模型
第112行: 第110行:
  
 
*第9章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第9章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9.1 关于复杂性
+
::9.1 关于复杂性
 
9.2 把复杂性当做复杂性处理
 
9.2 把复杂性当做复杂性处理
 
9.3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9.3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第119行: 第117行:
  
 
*第10章 技术科学层次的系统科学
 
*第10章 技术科学层次的系统科学
10.1 引言
+
::10.1 引言
 
10.2 控制论
 
10.2 控制论
 
10.3 运筹学
 
10.3 运筹学
第125行: 第123行:
  
 
*第11章 系统科学的工程技术
 
*第11章 系统科学的工程技术
11.1 系统工程的发展和应用
+
::11.1 系统工程的发展和应用
 
11.2 系统工程方法论
 
11.2 系统工程方法论
 
11.3 系统建模、仿真与分析
 
11.3 系统建模、仿真与分析

2020年5月22日 (五) 02:57的版本


内容简介

《系统科学》是在总结我国二十多年来开展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研究、应用、教学的基础上编写的,并在全国范围广泛征求意见,反映了同行的共识性认识。《系统科学》全面介绍了系统科学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工程应用,重点是基础理论的内容。《系统科学》系统阐述了对各类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有普适意义的动力学系统理论(包括分岔、混沌等)、自组织理论、随机性理论,以及简单巨系统、复杂适应系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理论,对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系统工程方法论等系统工程技术作了简要介绍。

基本信息

《系统科学》
  • 书名:《系统科学》
  • 副标题:网络新科学
  • 作者: 许国志
  •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 2000-1
  • 页数: 413
  • 定价: 39.60元
  • 装帧: 简裝本
  • ISBN: 9787542823557


作者介绍

许国志

许国志(1919年4月20日-2001年12月15日) 江苏扬州人。运筹学家和系统科学家,中国系统工程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筹建了中国第一个运筹学研究室、系统科学研究所;培养了一大批运筹学和系统科学方面的专门人才,推动了系统工程和运筹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研究。

主要生平: 1939年 考入交通大学机械系
1943年 本科毕业。之后先后在新通贸易公司,昆明中央机械厂和北京石景山发电厂工作
1947年 赴美留学
1953年 获得美国堪萨斯大学数学系博士学位,担任芝加哥大学气象学系研究人员
1954年 担任马里兰大学流体力学及应用数学研究所研究人员
1955年 9月同夫人蒋丽金乘轮回到中国
1985年 出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9年 担任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开放实验室主任
1995年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 12月15日因病去世

内容目录

  • 前言
  • 第1章 绪论
1.1 古今系统思想概述 1.2 系统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1.3 系统科学的体系结构和重要地位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方法
2.1 系统、结构、层次

2.2 环境、行为、功能 2.3 状态、演化、过程 2.4 系统方法论 2.5 模型方法

  • 第3章 连续动态系统
3.1 连续动态系统的数学描述

3.2 轨道、暂态、定态 3.3 稳定性 3.4 吸引子与目的性 3.5 周期运动与回归性 3.6 分岔 3.7 突变 3.8 过渡过程特性

  • 第4章 离散动态系统
4.1 离散映射与离散动力学

4.2 离散混沌 4.3 几种自动器网络模型 4.4 遗传算法

  • 第5章 系统的随机性
5.1 随机过程与随机涨落

5.2 主方程和福克尔-普朗克方程 5.3 随机网络模型

  • 第6章 系统的自组织
6.1 自组织与他组织

6.2 两种有序原理 6.3 自组织理论 6.4 自组织的几种形式

  • 第7章 简单巨系统
7.1 简单系统与简单巨系统

7.2 熵——简单巨系统的基本概念 7.3 数学模型 7.4 系统演化的分析方法 7.5 简单巨系统理论的应用

  • 第8章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8.1 CAS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概念

8.2 个体怎样适应和学习 8.3 从个体到全局——回升模型 8.4 CAS理论的实现——SWARM的功能和应用 8.5 CAS理论的应用

  • 第9章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9.1 关于复杂性

9.2 把复杂性当做复杂性处理 9.3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9.4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 9.5 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

  • 第10章 技术科学层次的系统科学
10.1 引言

10.2 控制论 10.3 运筹学 10.4 信息论

  • 第11章 系统科学的工程技术
11.1 系统工程的发展和应用

11.2 系统工程方法论 11.3 系统建模、仿真与分析 11.4 系统评价与决策 11.5 应用实例

  • 结语
  • 注释与参考文献
  • 后记
  • 索引

原文摘录

《系统科学》第4章P130

第1章 绪论

P12:钱学森等在文中指出,简单大系统可用控制论的方法,简单巨系统可用统计物理的方法,这些方法还基本上属于还原论的范畴,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不能用还原论的方法和由其派生的方法。


第4章 离散动态系统

P130:上面介绍的只是最简单的L-系统。比较复杂的L-系统已被成功地用于描述植物的生长、分维图形的产生和图像生成等。有关分形生长的几幅图[取自普鲁辛凯维奇(P. Prusinkiewicz)的书]示于图4.3.11。


第6章 系统的自组织

《系统科学》第8章P261

P178:对这种“控制”下系统的演化我们仍称为自组织。在这种情况下,外界作用不称为控制,而称为实现自组织的条件。市场经济中由“无形的手”造成的市场均衡情况也应看成自组织的现象。


P179:同一个现象,我们既可以说他是自组织现象,又可以说它是他组织现象。把它看成自组织现象,就利用自组织理论来处理,如果看成他组织现象,就利用组织理论(控制理论)来处理。


P180:对于生态系统,我们不能人为“组织”,破坏生态平衡,大量围湖造田,把湖边沼泽“组织”成良田。这样破化生态,就将造成环境恶化,危害人类。我们要维持生态平衡,不过量采伐树木,使之可以自我繁殖;不大量生产工业废气,保护地球表面臭氧层等,使其达到自组织状态。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使自己的行为限制在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范围内活动。在经济系统中,我们也不能随心所欲地组织生产、安排经济活动,必须符合经济规律,这就是要求使经济系统处在自组织状态。


第8章 简单巨系统

P208:简单巨系统是一类涉及包括力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以及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系统,在这些领域中系统之间的具体形态与功能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如何描述简单巨系统的状态呢?我们认为简单巨系统的特点在于子系统数目多,相互之间关系简单。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在对系统总体性质做贡献上各个子系统的作用大小是一个很好的物理量,这就是

《系统科学》第9章P306


第9章 开放的复杂系统

P299:科学研究对象从简单性和简单系统转向复杂性复杂系统,要求在方法论上实现根本的转变。经典科学相信客观世界本质上是简单的,复杂性是披在简单性质上的面纱,随着科学的发展必将揭开这层面纱,把复杂性还原为简单性,因此,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总是设法把复杂性简化掉,即把复杂性当做简单性处理。当对象是典型的简单系统,或者属于不够典型的复杂性问题时,这样处理是可行的或近似可行的。当对象属于真正的复杂性问题时,这样处理必然把产生复杂性的根源简化掉,得到的结果不再能够反映对象的固有特性。


P304:从贝塔朗菲起,系统研究就强调系统对环境的开放性。控制论等技术科学把开放性表述为系统的输入、输出和干扰,自组织理论把开放性表述为控制参量数对系统的影响和涨落的作用。但随着系统研究的深入发展,随着人类对工业文明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破坏的严重后果的认识,人们发现关于系统开放性的现有表述还很不够,有必要重新认识系统与环境的关系,进一步发展系统科学的开放性理论。

《系统科学》第11章P358


第10章 技术科学层次的系统科学

P342:现代科学广泛地接受了维纳的论断:“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但现代科学又证明信息归根结底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信息不能离开物质而单独存在,客观世界和人的大脑中都不存在与物质相分离的信息。一切信息都是由特定的物质运动过程产生、发送、接受和利用的,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只能是某种物质实体或其衍生物,不存在与物质无关的信息,不能没有能量消耗而获取、传送、处理、存取和利用信息。任何信息都要靠一定的物质形式来盛载、表示、固定,盛载信息的物质形式称为信息的载体。信息的传递、交换、加工处理、存储、提取等操作都是通过对所谓信息载体的物质形式的传递、交换、加工处理、存储、提取来实施的。所以,信息归根到底是一种物质的属性。


部分书评

摘自知乎网友:集智科学家

该书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系统科学的各个分枝,是入门必读读物。


相关书籍